《如此廣州》讀後感
魯迅
前幾天,《自由談》上有一篇《如此廣州》,引據那邊的報章,記店家做起玄壇和李逵的大像來,眼睛裏嵌上電燈,以鎮壓對麵的老虎招牌,真寫得有聲有色。自然,那目的,是在對於廣州人的迷信,加以譏刺的。
廣東人的迷信似乎確也很不小,走過上海五方雜處的衖堂,隻要看畢畢剝剝在那裏放鞭炮的,大門外的地上點著香燭的,十之九總是廣東人,這很可以使新黨歎氣。然而廣東人的迷信卻迷信得從真,有魄力,即如那玄壇和李逵大像,恐怕就非百來塊錢不辦。漢求明珠,吳征大象,中原人曆來總到廣東去刮寶貝,好像到現在也還沒有被刮窮,為了對付假老虎,也能出這許多力。要不然,那就是拚命,這卻又可見那迷信之認真。
其實,中國人誰沒有迷信?隻是那迷信迷得沒出息了,所以別人倒不注意。譬如罷,對麵有了老虎招牌,大抵的店家,是總要不舒服的。不過,倘在江浙,恐怕就不肯這樣的出死力來鬥爭,他們會隻花一個銅元買一條紅紙,寫上“薑太公在此百無禁忌”或“泰山石敢當”,悄悄地貼起來,就如此的安身立命。迷信還是迷信,但迷得多少小家子相,毫無生氣,奄奄一息,他連做《自由談》的材料也不給你。
與其迷信,模糊不如認真。倘若相信鬼還要用錢,我讚成北宋人似的索性將銅錢埋到地裏去,現在那麼的燒幾個紙錠,卻已經不但是騙別人,騙自己,而且簡直是騙鬼了。中國有許多事情都隻剩下一個空名和假樣,就為了不認真的緣故。廣州人的迷信,是不足為法的,但那認真,是可以取法,值得佩服的。
賈芸與小紅——世俗中的光彩
劉心武
“搖車裏的爺爺,拄拐的孫孫。”這是賈芸說的一句話。
《紅樓夢》裏寫了多組愛情故事: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摯愛,薛寶釵對賈寶玉的冷戀,秦鍾和智能兒的熱戀,齡官對賈薔的癡情,尤三姐對柳湘蓮的單戀,司棋與潘又安的秘戀,賈芸與小紅的大膽之戀……其中賈芸與小紅的戀愛故事著墨相當濃釅,“癡女兒遺帕惹相思”、“蜂腰橋設言傳心事”,光是單為他們列出的回目就有這麼兩條,可見這是兩個非常重要的、貫穿始終的角色,他們的愛情故事一波幾折,而且像滴翠亭小紅與墜兒私語被寶釵無意中聽見,寶釵為擺脫自身尷尬處境,竟不惜以金蟬脫殼法,將小紅的懷疑轉嫁到黛玉身上,這樣的情節真是極富戲劇性,對刻畫人物起到一石數鳥的作用,也為80回後鋪墊下“草蛇灰線,伏脈千裏”的伏筆,真是花團錦簇、靈動飄逸的妙文。
可恨高鶚續書時,把小紅寫丟了,又胡亂地把賈芸寫成一個奸邪的壞蛋,使一些讀者至今不能好好地欣賞曹雪芹筆下這兩個乖巧而善良的活潑形象。
曹雪芹筆下的賈芸和小紅,都是有缺點的人物,賈芸用盡心計以冰片麝香巴結鳳姐以謀美差,小紅以伶牙俐齒博得鳳姐青睞達到了“學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也得見識見識”的攀高枝的目的,但這都是些利己而不損人的行為,是由他們的具體的生存環境所決定的,無可苛責。據脂硯齋批語透露,80回後將寫到,已結為夫婦的賈芸和小紅甘冒風險,到獄神廟去看望被係螺絏的寶玉,給予他安慰與救助的情節,他們對鳳姐也不因其落難而忘恩負義,在那樣的篇章裏,這兩個很世俗的人物將展現出他們人格中頗光彩的一麵。可惜曹雪芹已經寫好的這些文字,被“借閱者”所“迷失”,我們今天已無緣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