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加強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1 / 3)

(中辦發【2013】4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根據黨章和黨中央關於黨的建設一係列重要部署和要求,現就加強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得到加強。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和黨的活動的主體,黨員隊伍建設是黨的建設基礎工程。長期以來,各級黨組織認真做好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一大批優秀分子加入黨組織,為黨注入了新鮮血液。廣大黨員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服務人民群眾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特別是在完成重大任務、抗擊自然災害、應對突發事件中衝鋒在前、頑強拚搏,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生動詮釋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二)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麵臨新形勢新任務。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隨著黨員隊伍越來越壯大,管黨治黨任務更加艱巨。在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經濟體製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特別是我們黨長期麵臨“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都對黨員隊伍建設提出了許多新課題新挑戰,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還存在一些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問題。主要表現是:有的黨組織對發展黨員把關不嚴,發展黨員質量需要提高;黨員隊伍結構不盡合理,出口不暢;黨員管理方式和手段比較單一,流動黨員管理機製還不健全;少數黨員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組織紀律不強,甚至思想蛻變、腐化墮落,等等。這些問題影響著黨員隊伍的生機活力,影響著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削弱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必須切實加以解決。

(三)加強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的總體要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這條主線,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按照控製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要求,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健全機製、務求實效,不斷提高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科學化水平,著力把各方麵先進分子和優秀人才更多地吸收到黨內,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素質優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紀律嚴明、作用突出的黨員隊伍,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二、嚴格堅持標準,提高發展黨員質量

(四)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發展黨員,突出先進性,著重看發展對象是否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行,是否自覺為黨的綱領而努力奮鬥,是否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範作用。根據不同群體、行業、崗位的特點,緊密聯係實際,從思想政治、能力素質、道德品行、現實表現等方麵研究製定黨員具體標準。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防止把不具備黨員條件的人吸收到黨內。

(五)加強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從不同群體、不同行業入黨積極分子的特點出發,開展黨的曆史和優良傳統、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形勢任務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教育,使他們懂得黨的性質、綱領、宗旨,懂得黨的組織原則和紀律,懂得黨員的義務和權利,端正入黨動機。探索實行黨校培訓與履職盡責、社會實踐、誌願服務、談心談話等相結合的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製度,建立動態管理機製,及時調整不合格人員。注意入黨積極分子工作崗位變動時的互相銜接。堅持入黨前短期集中培訓製度。

(六)擴大發展黨員工作中的民主。采取黨員和群眾推薦、群團組織推優等方式,在申請入黨人中確定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黨支部在討論接收預備黨員和預備黨員轉正時,要在適當範圍內對發展對象和預備黨員的基本情況進行公示,並在支部大會上采取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表決。

(七)嚴格工作程序和紀律。在入黨積極分子的推薦確定、培養教育,發展對象的政治審查、公示,預備黨員的接收、教育、考察、公示和轉正等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程序、嚴格把關。健全和落實發展對象政治審查製度,凡沒有通過政治審查的,一律不能發展入黨。支部大會討論接收預備黨員前,基層黨委要對發展對象的條件、培養教育情況和入黨手續等進行全麵審查,還可根據需要聽取執紀執法等相關部門的意見,防止“帶病入黨”。強化發展黨員工作責任追究製,對不堅持標準、不履行程序和培養考察失職、審查把關不嚴的黨組織及其負責人、直接責任人要進行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給予紀律處分。對違反黨章和有關規定發展黨員的典型案例要及時進行查處和通報,對違反規定吸收入黨的,一律不予承認,切實維護發展黨員工作的嚴肅性。

三、重視從青年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優化黨員隊伍結構

(八)著力在工人中發展黨員。在國有企業,重點發展生產一線班組長、業務骨幹、技術能手特別是優秀青年工人入黨,做到關鍵崗位、艱苦崗位有黨員,實現黨員在生產班組的全覆蓋。在非公有製企業,重視在生產一線職工、專業技術骨幹及經營管理人員中發展黨員,積極穩妥做好在出資人中發展黨員工作。注重把生產經營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生產經營骨幹,引導廣大職工積極向黨組織靠攏。

注重發展優秀農民工入黨。農民工外出務工期間,可以向所在單位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所在單位未建立黨組織的,可以向單位所在地黨組織或單位主管部門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流出地已經在流入地建立流動黨員黨組織的,可以向流動黨員黨組織提出入黨申請。接受農民工入黨申請的黨組織,要切實履行教育、培養、考察責任,在接收他們為預備黨員前,應征求流出地或原單位黨組織意見;當入黨申請人工作單位發生變動時,要及時負責地與新的用人單位黨組織或本人居住地黨組織做好工作銜接。流入地黨組織與流出地黨組織要加強溝通聯係,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發展農民工黨員工作。

做好在勞務派遣工中發展黨員工作。適應勞動關係變化和用工方式變革,探索實行用工單位黨組織為主,勞務派遣單位黨組織和戶籍所在地黨組織緊密銜接、共同負責的發展勞務派遣工入黨辦法,及時將勞務派遣工中的優秀分子吸收入黨。

(九)繼續做好在農民中發展黨員工作。以村組幹部、返鄉畢業生、複員退伍軍人、務工經商人員、致富能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成員、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會員和大學生村官為重點,加大發展黨員工作力度。注重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做好在思想政治素質好、有文化、有一技之長、能帶頭致富並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優秀青年農民中發展黨員工作。對長期不做發展黨員工作的基層黨組織,要進行組織整頓。

(十)重視在優秀青年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學校黨組織特別是高等學校黨組織要進一步加強在青年教師中發展黨員工作。對政治素質好,道德品行好,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堅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青年教師,要選擇黨性觀念強、業務水平高、在青年教師中有影響的黨員專家教授和黨員領導幹部專門聯係培養,及時把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吸收入黨。做好在科研院所、文化單位、衛生機構以及社會組織等知識分子相對集中地方的優秀青年中發展黨員工作,高度重視將科研骨幹、學術帶頭人、留學歸國人員中的優秀分子培養成黨員。

認真做好在高校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重點是進一步提高新黨員的政治素質。重視在研究生中發展黨員。按照本科生低年級有黨員、高年級有黨支部的目標,及時把品學兼優的大學生發展成黨員。把發展大學生黨員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對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上,重視做好思想上入黨工作。堅持把政治標準作為發展學生黨員的首要標準,把綜合素質作為發展學生黨員的重要考察內容,注重把大學生的一貫表現和關鍵時刻表現、自我評價和群眾評議相結合,防止把學習成績作為發展黨員的主要條件及臨畢業前突擊發展現象。

同時,加強在婦女和少數民族中發展黨員工作,繼續做好在軍人和幹部中發展黨員工作。

四、加強發展黨員工作宏觀指導,保持黨員隊伍適度規模

(十一)實行發展黨員總量調控。按照慎重發展、均衡發展的要求,積極穩妥地對發展黨員數量和結構進行調控,使全國黨員數量年均增長控製在適當速度,黨員隊伍保持適度規模,黨員質量不斷得到提高,黨員隊伍結構不斷得到優化。未來10年,全國黨員數量年均淨增1.5%左右。堅持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黨員,縣級以上黨委(工委)可采取每年確定發展黨員數量或增長比例的辦法,確保發展黨員總量調控目標任務落實到位。

(十二)製定和落實發展黨員規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有關部門(係統)黨委(工委)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黨員隊伍建設需要,加強綜合平衡、分類指導,做到有控、有保、有減、有增。縣級以上黨委(工委)要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方式,充分論證、統籌協調,分領域、分行業、分類別研究製定發展黨員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對發展黨員數量、結構分布和工作要求等提出具體指導意見,報上一級黨委備案。發展黨員的規劃和計劃,可根據工作需要和實際情況變化作必要調整。基層黨委要根據上級黨組織的規劃和計劃,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研究製定工作方案和落實措施,報上一級黨委審批。

(十三)抓好工作指導檢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有關部門(係統)黨委(工委)要建立發展黨員工作定期分析製度;黨委(工委)組織部門每年要對發展黨員工作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發展黨員工作中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防止和避免突擊發展、長期不發展、發展數量大起大落等不正常現象。黨委(工委)組織部門每年要向同級黨委和上級黨委組織部門報告發展黨員工作情況;基層黨組織每半年要向上級黨委報告發展黨員工作情況。

五、強化黨員管理,增強黨員隊伍生機活力

(十四)從嚴管理黨員。嚴格經常性的黨內組織生活,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健全黨員黨性定期分析、民主評議等製度,加強和改進黨員隊伍管理。每5年由縣級以上黨委作出安排,集中開展一次黨員黨性分析活動。改進和完善民主評議黨員方式,將民主評議結果作為對黨員獎懲的重要依據。探索打破單位、行業、地域界限,試行黨員組織關係一方隸屬、參加多重組織生活模式,積極開展開放式、互動式黨內活動,進一步提高組織生活的效果。黨組織對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情況要經常進行督促檢查,對無故不參加組織生活的黨員,要及時給予批評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