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團幹部要了解的團宣傳教育知識(1)(1 / 3)

正確理解團的宣傳教育工作

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講,“宣傳”是指公開表明並廣泛傳播某種思想、觀點、主張、成果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教育”是指“使人成其為人的一切社會活動”。團的宣傳教育工作是指共青團根據黨的中心工作和建團宗旨的要求,根據社會進步和青年成長的實際需要,有組織、有計劃、有係統地對團員青年施加政治思想影響的活動。團的宣傳教育工作具有4種基本屬性:

(1)團的宣傳教育工作是黨的宣傳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建立之初,就把建立群眾組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領導革命運動的重要手段。在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黨綱和第一個決議中,就明確規定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最終目標,充分肯定了宣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製定了宣傳教育工作的計劃和紀律。隨後一個時期,建立群眾組織,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成為黨創立時期的工作重心。黨的“一大”閉幕後,針對1920年各地社會主義青年團建立後由於團員成分複雜、缺乏領導骨幹、組織渙散、工作停頓等問題,明確規定“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信奉馬克思主義的團體”,“以研究馬克思主義實行社會改造及擁護青年權利為宗旨”,它的任務“一方麵為改良青年工人、農民的生活狀況而奮鬥,並為青年婦女、青年學生的利益而奮鬥;一方麵養成青年革命的精神,使其向為解放一般無產階級而奮鬥的路上走”。可見,為實現黨提出的奮鬥目標而凝聚青年的力量,引導青年為實現自身的解放而奮鬥,是黨對共青團的要求,共青團的宣傳教育工作從起步階段就是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曆史時期,共青團的宣傳教育工作與黨的中心工作同頻共振,為宣傳、教育、動員青年發揮了重要作用,立下了不朽功勳,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2)團的宣傳教育工作體現了共青團組織的根本職責。《團章》總則規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堅持對青年的教育和引導,組織青年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科學發展觀,廣泛開展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社會主義道德教育,近代史、現代史教育和國情教育,民主和法製教育,增強青年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精神,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團員還必須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教育。努力幫助青年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抵禦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不斷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共青團是“學校”,必須以“育人”為職責。作為“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共青團必須旗幟鮮明地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青年,不斷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因此,團的宣傳教育工作體現了共青團根本職責的要求。

(3)團的宣傳教育工作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在引導青年弘揚科學精神,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推動先進生產力進步;教育青年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社會主義思想和道德,培養青年的政治民主意識、法製觀念、抵禦形形色色腐朽思想侵蝕的能力,以實際行動推動先進文化發展;引導青年為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自覺奉獻等方麵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團的宣傳教育工作是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積極力量。

(4)團的宣傳教育工作是青年健康成長的需要。青年時代是人的一生中身體發育趨向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定型的時期,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步入社會的過渡性,適應社會的繼承性,改造社會的開拓性構成了青年的本質特征。強烈的求知欲望、追新求異的熱情、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辨別能力相對不足的矛盾,豐富的情緒情感、不穩定、好衝動的特點與尚未健全的理智之間的矛盾,不斷增強的活動能力和行動欲望與社會經驗不足的矛盾,成熟的性能力、強烈的性欲望與文明社會行為規範的矛盾等,共同導致了青年期諸多的不平衡。因此,青年既有可能良好地適應社會,成為最積極、最有生氣、最愛學習、最少保守思想的進步力量,也有可能被人性的弱點和腐朽思想影響、左右,成為社會穩定和進步的破壞性力量。團的宣傳教育工作作為青年成長過程中一個正麵的、積極的影響因素,對於青年正確認識、良好適應、能動改造客觀世界和自身主觀世界的社會化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