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溝通的原則和方法
團幹部了解一些人際溝通的原則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有幾個原則需要記取。
交互原則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希望別人能夠承認自己的價值,希望別人接納自己、喜歡自己,然而任何人都不會無緣無故地接納我們、喜歡我們。別人也同樣需要支持和肯定。這是相互的,這也是人際關係建立的最重要的原則。人們總是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對於那些厭惡或疏遠我們的人,我們也會厭惡或疏遠。因此,對於任何與我們發生交往的人,我們都應首先接納、喜愛他們,保持在人際關係上的主動。所謂“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這個道理。
功利原則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是一個社會交換過程,雖然這種交換與市場上的買賣關係不完全一樣,它不僅有物質的交換,還有情感、信息、服務等方麵,但其遵循的原則是一樣的,人們都希望交換對於自己來說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換過程中得大於失或至少等於失。不值得的交換是沒有理由去實施的,不值得的交互關係更沒有理由去維持,不然我們就無法保持自己內心的平衡。基於這樣的價值觀傾向,我們在與別人的交往當中始終保持人們得大於失或等於失,從而使別人感到同我們交往是值得的,也隻有這樣,我們同別人的關係才能夠維持和發展。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要吃虧,多投資少收益。因為在人際交往中給雙方都帶來最大的滿足行為,特別是重內在情感的人,他們明顯重情誼、輕物質,並高估對方的價值信息,感到總欠別人的情分,作為回報,又往往高出別人的期望。這樣的交往使雙方都感到得大於失,使交往過程有了大的增值。交往中我們都會感到愉快,交往就會繼續。當然也有人看重外在物質利益,同樣的道理,他們的交往就會出現減值,交往就會出現不愉快,就可能會中斷。
自我保護原則
這是為了保持自我價值的確立,防止自我價值遭到否定的一種自我支持傾向。在看中國隊和外國隊對抗時,我們往往感到裁判對中國不公平,這其中已經融入了自己的願望,由於高度希望與自身榮辱相聯係的一方獲勝,就寬己嚴人,甚至希望對方犯規。我們在記憶中,對支持自己的信息記得多,忘得慢;反之則記得少,忘得快。當我們獲得成功時,會傾向於將成功的原因歸於自身,以顯示自己優越於別人,別人成功時,會將其成績歸因於外部條件,會認為他是運氣好,而自己失敗時,又容易認為是別人對自己不好,環境或運氣不佳等等。要想與別人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必須對人們的自我價值感起積極支持的作用,必須避免自我價值保護的防衛傾向。如果我們否定別人,威脅了他的自我價值感,就會激起對方強烈的自我保護動機,引起他人對我們的強烈拒絕和排斥情緒,良好的關係就無法建立。
情境控製原則
在一個新的不熟悉的環境中,我們首先會警惕,要明確環境會不會給自己帶來不安全。人們都需要對所處環境的自我控製,保持表現自己的自由。任何一種關係,無論社會位置意義上的關係多麼緊密,隻要雙方對於情境控製是不均衡的,一方必須受到另一方的限製,那麼這種關係就必定不能深入,必定缺乏深刻的情感聯係,即便是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也不例外。所以,當我們團幹部抱怨難以了解團員青年時,可能是我們沒有擺脫權威身份的束縛,與他們保持真正的平等交往。
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技巧
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共青團幹部,保持好同青少年團員的良好關係,就要注意掌握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技巧:
1.給對方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交往對後麵的交往有著強烈的定向作用。較好的表現是:麵對別人,姿勢要自然開放,身體要微微前傾,有目光接觸,內心比較放鬆。美國成功學家卡耐基在早期名著《怎樣贏得朋友,怎樣影響別人》一書中,總結了給人良好第一印象的六條途徑,分別是:真誠地對別人感興趣;微笑;多提別人的名字;做一個耐心的聽者,鼓勵別人談他自己;談別人感興趣的話題;以真誠的方式讓別人感到他很重要。
2.積極主動與他人交往
現實中,人們可能在人際交往時缺乏應有的自信,生怕別人不會像自己期望的那樣理解、應答自己,讓自己陷於窘迫,傷害自己的自尊而不去積極主動與之交往;還可能因為有一些誤解,比如“先打招呼,低人一等”,“我去麻煩別人,人家肯定會討厭的”等,或者缺乏與人交往的成功經驗和技巧,從而不去先和別人說話,雖然內心的交往願望很強烈,卻常常要忍受孤獨。如果你希望有一個豐富的人際關係世界,希望相互幫助、相互關愛、共享歡樂和分擔痛苦,那就嚐試幾次,開始時找一個好說話的人,真實地誇讚他或求助於他的長項,做一個始動者,處於主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