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團幹部調查研究的原則和方法(1)(1 / 3)

由於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多方因素交錯所致,我們麵對的是一個紛繁複雜、不斷變化的環境,人當然是這個環境中最活躍的分子,而正在成長的青年又是最豐富、最錯綜、最多變的群體。團幹部上任後,最想了解的莫過於這樣一個問題:“青年都在想什麼?”

青年群體的分化早已出現。世界範圍內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趨勢已經形成,國內的獨生子女、新生代、新思潮、新價值觀、新生活方式等問題,互聯網的複雜,高消費、高誘惑、高科技犯罪,因利益而大範圍的流動和差異造成的分化,使當代幾億青年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鮮明特征。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不同的民族等又使青年群體表現出更多差別,而相同的條件未必在內心也完全一致。想要真正了解青年,想解決這個難題,就要進行深入的社會調查。

社會調查的涵義社會調查的定義

社會調查和研究是一種收集和處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是人們運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從社會現實中收集有關社會事實的信息資料,並對其作出描述和解釋的活動。如果運用得當它就會真實可靠地反映社會的生活與實際,為我們科學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了解包括青年在內的不同群體,進行工作決策提供良好的依據。所以社會調查一定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它不同於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某個社會現象的觀察了解,它有明確的、特定的目的;社會調查是從社會現實生活中收集第一手資料進行分析研究,不是僅僅在書堆裏利用間接的第二手資料,它的調查對象既包括客觀存在的各種行為、現象、事實,也包括人們的態度、意願、意見等主觀範疇的社會事實。

社會調查是一門方法性學科,社會調查的方法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收集材料的方法,包括文獻調查法、實地觀察法、訪問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實驗調查法等,主要是感性認識的方法;一類是分析研究資料的方法,有以統計分析為主要內容的數學方法,和以比較與分類、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證明與反駁為內容的邏輯方法,即理性認識的方法。必須掌握它的科學方法才能得到真實的結論。有時我們也會遇到某個人,對某件事感慨萬千,大發言論。可是,我們看到他分析問題很片麵,這樣所下的結論就很難令人信服。團幹部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社會調查的範圍和作用

社會調查研究的範圍十分廣泛,因調查的組織、目的、對象、內容以及方案的不同,而產生各種各樣的社會調查與研究。如:有政府機構的調查研究,有企事業、學術團體的調查研究,有新聞調查,社會經濟調查,犯罪案件調查,教育、衛生調查,家庭婚姻調查,生活方式調查,民意測驗,社區調查等。

一項有效的社會調查可以起到這樣幾個作用:收集相關動態信息,了解調查對象的真實情況;客觀地描述社會現象的現狀並正確地解釋其原因;揭示此現象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提出對策;預測其發展趨勢。就團組織而言,調查對象主要是青年,包括以下幾項內容:青年的人生觀、價值觀調查,青年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知識水平、職業選擇、婚姻狀況等調查。

社會調查的特征和方式

由於社會調查方法越來越科學,所得出的結論也越來越準確,一次調查過程可以呈現這些特征:

(1)現實的:是對當前而非過去社會情況的調查或預測。

(2)係統的:遵循一套係統操作邏輯,有特定的規則、程序及有效步驟。

(3)客觀的:調查的範圍、方式、對象的選擇和結論的概括應該不帶偏見和傾向性。

(4)有一定代表性:所調查研究的部分能集中代表所研究的問題和受其影響的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