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團幹部調查研究的原則和方法(2)(1 / 3)

一個優良的測量指標必須同時具有信度和效度,是信度和效度的有機統一。隻有這樣,才能保證調查得來的資料是可靠的和有用的。我們在對青年進行調查時,也必須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這樣的社會調查才有意義。

調查研究的程序或步驟

調查研究一般經曆四個階段:

選題階段

就是你要調查研究的問題。選題應注意幾點:一是必要性,所選課題是否有意義,迫切需要、真正反映青年的實際問題;二是可能性,客觀條件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社會環境等是否容許進行該項研究;三是題目不宜太大,過於寬泛的研究容易使結果膚淺,從而失去意義。

製訂計劃階段

計劃階段有以下幾個步驟:

(1)對已正確的課題做初步探索,如查閱有關材料和文獻等。

(2)對課題提出研究假設。研究假設是建立在對研究對象的局部的感性認識之上的某種判斷。由於這種假設不是對研究對象的整體的、本質的認識,所以隻是一種理論假說,它有待於通過調查研究來證明。假設有描述性假設(如“近幾年團組織由單一的青年政治型組織向多功能的青年社會型組織轉型”)、解釋性假設(如“高收入青年的消費較高”)、預測性假設(如“未來社會青年將麵臨更加複雜的精神環境”)三種形式。在提出某種研究假設時應遵循一定原則:不能與已有的資料相矛盾;力求簡短、明顯、準確;不應包括未被解釋的概念;沒有邏輯上的矛盾。

(3)對課題進行理論解釋和分析。理論解釋是對提出的研究假設進行理論上的說明和解釋。理論解釋就是要明確概念,講清楚其內涵和外延,把假設中的抽象概念變為經驗層的具體概念。

(4)擬定調查提綱:這是把調查內容條理化、具體化的過程。其功能是指出為了說明概念、進而檢驗假設要收集哪些方麵的資料。較細的調查提綱可為製定調查表打下較好的基礎。

(5)設計詳細的調查表。調查表由許多具體問題組成,這些問題在設計時內容應當與調研題目一致,順序盡量按照邏輯和便於實際調查排列,語句準確、簡潔、通俗,最前麵的說明要親切、平和,才能得到真實的資料。

(6)確立研究的目的和調查對象,並根據它決定采用何種調研方式和方法。

(7)落實調查的組織實施計劃。如調研人員配備(大型調查需要選訓調查員)、經費到位、時間分配等做統籌安排。在調研的需要範圍進行宣傳,以得到領導和被調查青年的支持。

(8)試驗調查,在小範圍進行,如調查表、座談提綱等,發現問題,修訂計劃。

實施階段

(1)收集資料。①按調研提綱和調查表的問題全麵地收集資料;②注意談話技術及訪問技巧,不引導回答,不流露自己的看法,也不對答案作評價;③靈活使用錄音設備;④對答案不清楚者,應重複答案讓對方確認。這裏要注意認真仔細,不帶偏見和個人目的;不傷害青年的身心健康,不侵犯其隱私權,也不欺騙青年。對於未成年人更要注意保護其權利;對於少數民族青年要考慮到其風俗習慣等特殊性要求。

(2)整理資料。有文字、數字資料。文字資料包括座談會的記錄、開放式問卷的答案。第一,審查補充,看資料是否完整、明確,並辨別資料的可靠程度。第二,摘要,把其精華之處提取出來。第三,歸納分類,按調查提綱或依專題等將資料歸類。第四,編整加注,即對各類材料統一編排修整,作出初步總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過程,其基本要求是真實、具體、簡明、扼要。現代化調查研究得到的將是大量數字資料。在整理數字資料時要做好校訂和編碼工作。看是否有遺漏,有無錯填,檢查度量衡單位是否劃一,答案之間是否有明顯的邏輯錯誤,判斷資料的真實性和可信性。編碼工作要對所有調查表(問卷)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