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團幹部運用語言和手勢的藝術(1)(1 / 3)

語言的藝術

語言是人們表達感情、溝通思想、傳播信息的工具。語言技巧就是研究人們在運用語言傳遞信息、思想、感情時的手段和規律的一門學問。團幹部語言的有效運用,可以反映出一位青年幹部的思維能力、社交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實際工作能力等多方麵素質。如果團幹部掌握了在各種場合及與不同對象交流的語言,並且清楚身體動作帶給他人的信息,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就能在工作中占據主動,進而積極地樹立自己的形象,擴展到團組織的各項工作,並通過這種信息的傳遞,走向成功。

正確認識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意義

團幹部常常在上任之初,對於如何運用好語言表達的藝術,就是“寫”和“說”的藝術感到頭痛,尤其是“說”,說什麼,怎麼說,一時難以把握。所以,掌握語言表達的方法和藝術,對於團幹部開展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人類成為萬物之靈,最重要的是因為掌握了語言,有了語言,才能思索複雜的意念,並能把各種知識和見解互相傳授,從而獲得了智慧和幸運;正是依靠語言能力和語言文明,才能揭示出各種事物和思想之間的相互聯係及其規律,組織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從而求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所以,古人雲:“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

現代人的語言能力更加強大,不僅會自己本民族的語言,還能掌握其他民族的語言;不僅有報刊廣播,還有網絡、論壇、手機等許多語言表達的媒介。人們對語言更加依賴,對語言表達更加重視,對個人進行語言表達的要求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正如俄羅斯有個古老的謎語所說:什麼東西能粘住一切?謎底是“語言”。

語言表達在社會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語言是信息的第一載體,“是思想的直接現實”。一個人語言表達恰當得體,妙語連珠,會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交際水平和工作成效更添光彩;而說話粗俗淺陋、詞不達意,也會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交際水平和工作成效受到損害。美國成功學家戴爾·卡耐基在《語言的突破》一書中指出,“盡力培養出一種能力,讓別人能夠看到你的腦海和心靈。一個人在別人麵前,在大眾麵前,清晰地傳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意念。在你這樣努力去做而不斷進步時,你便會發覺,你——真正的自我——正在人們心目中塑造前所未有的印象,產生前所未有的震擊。從這份處方,你會收到雙重好處,你學著對別人講話時,你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而你整個人的性格也會越來越溫煦,越來越美好……”言如其人。一個人怎麼說話,說得如何,也就表現了他的心誌、素養、氣質和性格,表現了他做人處世的態度、水平、層次和特征。

語言表達主要有書麵表達和口語表達,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寫和說兩種形式。口語與書麵語言相比較而言,大體有六大特點:①以聲傳意——有簡便而廣泛的實用性;②直接交流——有表達與反饋的兩重性;③即興構思——有及時感應的應變性;④態勢配合——有動態直觀的整體性;⑤通俗易懂——有生動活潑的形象性;⑥句式簡短——有快捷轉換的靈活性。在這六大特點中,最主要的是前四個特點。這些特點便決定了口語的表達與交流能力比寫作能力更需要也更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和真才實學。寫作雖然要有學問、得動腦筋,但作為語言活動它還是可以慢慢考慮,從容構思,反複斟酌和修改,可以不與人們麵對麵地直接交流。口語不僅要隨時隨地地廣泛應用,而且必須是和一定的對象雙向交流、直接溝通,需要即興構思,隨機應變,一次性完成,還需要適應場合、控製情緒,需要有適當得體的體態風度……這一係列的特點必然要求一個人的語言感應能力、思維想象能力、觀察應變能力和自我控製能力等都要相當機敏靈活,才能做到有效說話,出口成章,具有魅力。因此,口才的能力比任何專業性和職業性的活動更能促使一個人不斷提高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更能促使一個人心誌積極,自信主動,開發潛能,才思敏捷,善於人際交流,心靈溝通。

口語還是人們最廣泛應用、最經濟簡便的表達方式和交流手段。我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不僅有四大發明、萬裏長城、唐詩宋詞等所代表的輝煌的傳統文化,而且在口才與交際藝術上也曾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曆史上,孔子運用口語藝術開展教育,晏子使楚口才不凡;蘇秦以雄辯之才掛起六國相印;張儀四處遊說建功立業;範雎說秦王;觸龍說趙太後;藺相如“完璧歸趙”;諸葛亮聯吳抗曹、舌戰群儒……到了近代和現代,也出現了梁啟超、孫中山、聞一多、魯迅、毛澤東、周恩來等許多能言善講的大師巨擘。可見,口才的興盛是和文化發展、思想活躍、人才輩出密切相關、同步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