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化是指演講者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表現自我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因而具有與別人不同的風格。列寧的演講總是旗幟鮮明、富有鼓動性,像高擎的火炬點燃群眾的鬥爭熱情;而丘吉爾的演講卻善於把嫻熟的語言和巧妙的表演結合得天衣無縫,常常剛柔相濟、應變機敏、令人感動;孫中山的演講莊重大方、情理交融,既有優雅謙和的文化修養,又有立誌救國的革命氣魄……演講也是因人而異,各有風格:有的狂飆突起,戰鼓催征,激蕩肺腑;有的鞭辟入理,說理透徹,令人警醒;有的如江河直下,一瀉千裏,氣勢喜人;有的似綿綿春雨,浸潤心田,引人深思;有的以旁征博引、知識豐富見長;有的以質樸無華、真情實感動人……演講最重要的不僅要有出眾的口才,而且要有敢想敢說的勇氣和獨立自主的真知灼見。
藝術性是說演講的思想內容和語言情態的表達都要比日常說話集中、完整、精練、優美、新穎,不能像平時說話那麼隨便、零散、蕪雜;演講是口語藝術的集中體現,也是演講者的儀表、表情、手勢、身姿以及利用空間、物體等非語言形式的總體風度展示;演講同時還需要創造現場氣氛,因為演講者是臨場發揮,即興創造,還要與聽眾彼此呼應,相互交流。
演講的準備可分三步。演講準備的第一步,一定要把聽眾的需要與自己的優勢結合起來,追求主題新穎,內容出新,並考慮到環境因素,才會講出真知灼見和個性光彩。演講準備的第二步是寫好演講稿或提綱。在這一步裏主要解決演講的結構問題。演講準備的第三步是在非語言形式方麵有所設計,並將主題、結構、語言、表達技巧和儀表、體態、空間、物體等非語言形式聯係組合,進行試講練習,錘煉自己的風格。這一步準備的具體要求和方法,在於演講的性格化與藝術性的特征和“意在吸引,追求表達的魅力”。
演講的結構安排。演講一般是“三點式構思”。就是要設計好怎樣開頭、中間主體部分講些什麼和如何結尾。
首先,開頭要有魅力。開頭要引起聽眾的注意和好感並且確定格調、引入正題。精彩的開頭可以是各式各樣的,或是一段奇妙的小故事,立意不同凡響;或是一句意味深長的箴言,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或是一個驚世駭俗的觀點,出人意料之外;或是一個切近而又難答的問題,提出引人猜測的懸念……所有這些,各有其妙,可以任意選擇和設計,但必須緊扣主題,合情入理,而又別出心裁,具有魅力。
其次,主體結構要有貫串線。演講的主體結構主要是組合材料,闡明主題,包括許多內容,有若幹層次和段落,根據內容的需要可以選取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但不論采取哪種方式,主體部分最容易出現散亂、平淡和龐雜的毛病,因而結構的關鍵在於順序安排和貫串線索。順序的安排當然是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它的作用既是為了有條有理、層次分明,也是為了曲折變化、平中見奇。為了脈絡連貫,前後統一,而又集中緊湊,緊扣主題,主體結構要有一定的貫串線索。主體結構的層次標誌和貫串線索,可以用相類似的語句,也可以用同一種設問句,還可以用內容的遞進、情緒的發展以及某種體態語言、物體語言等來充當。這裏沒什麼一定文規,隻能依據內容的需要和結構的方式來設計,總的要求是一脈相承、連貫緊湊。連貫和統一,更重要的是要為波瀾起伏、曲折變化打下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在臨場演講時才會有情感的起伏和節奏的變化。
最後是結尾,結尾如撞鍾,古人行文作詩向來講究結句的力量。“凡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而結句,當如撞鍾,清音有餘”。演講的結尾也“當如撞鍾”,講到高潮,果斷結束,戛然而止,其意猶未盡,給人以有力的激勵或無窮的回味。講到結尾,不要聲明你要結束了,也不要用看手表之類的表情動作來顯示,而是一到高潮就收束,起到畫龍之後的點睛作用。演講的結尾應通過總結集中加以強化,給人以完整鮮明的印象,還能引發聽眾的回味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