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嬰兒期的頭三個月(2 / 2)

頭3個月幾乎是一個挑戰的過程。因為從懷孕到分娩所經曆的震驚、敬畏、解脫以及疲憊等感覺,一旦減輕了一些,你很快就會發現,照顧孩子原來是一項工作量更為巨大和繁重的任務;雖然感覺也很美好,但畢竟還是會覺得是一件苦差事。主要原因在於,嬰兒所有最基本的生命機能——睡覺、吃飯、排泄以及保持體溫等,完全依賴於自己的父母。因為嬰兒無法隨時告訴你他的需要,所以,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你需要完全靠自己去領悟。

很多父母都會發覺,他們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調養自己的嬰兒方麵,如孩子餓了的時候喂他吃飯,吃飽了就停下來;讓孩子在白天多一點時間保持清醒,在晚上多睡一些;還要幫助孩子適應這個明亮而又喧鬧、比子宮裏有著更多刺激的環境,並在這個環境中感到自在。有的孩子似乎能夠迅速地跨越這種挑戰,也有些孩子則需要花好一段時間,進行艱難的適應和調整。但是,到兩三個月大的時候,大部分嬰兒和自己的父母都可以熟悉自己周圍最基本的環境,探索從這個時候便要開始了。

我認為,大多數父母都會為確保嬰兒是否能得到足夠的照料,而表現的憂心忡忡。事實上,這是大自然的一種選擇。畢竟,在這個世界上,也有很多不負責任的人,生育了同樣多的孩子。但是,這個自然係統運轉得有些失衡,因為負責任的父母總是最感到焦慮。醫生、護士和心理學家們了解到,新生兒的父母所擔憂的事情多得驚人,如孩子打嗝、打噴嚏、發抖、打鼾、手腳發冷、臉色蒼白或發灰、生殖器勃起等。一個母親會在半夜裏悄悄走進嬰兒的房間,隻為了確定嬰兒還沒有停止呼吸。她如果看到嬰兒的胸部沒有起伏,就幾乎會嚇得要死。

這個階段裏,父母要通過親切的交流,去了解到孩子的需求。因為事實上,嬰兒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他們的需要和感受。做父母的如果想恰當地回應嬰兒的需求,就要學會讀懂嬰兒。哭鬧是嬰兒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哭鬧是嬰兒健康的一種表現,那是嬰兒在告訴你他需要你。如果做父母的能讀懂嬰兒的姿勢、哭鬧和平常的行為,你和嬰兒的關係一定會更加親密。

斯波克博士箴言:

我認為學會傾聽嬰兒非常重要。在孩子的嬰兒時期,就應該學著感受和傾聽他的“一舉一動”。要集中注意力去觀察和傾聽,千萬不要以一副焦急憂慮的心態對待嬰兒。要懂得你的孩子需要什麼,可以通過讀書來學習,但是最主要的方式還是應學會仔細觀察。也就是說,你要花時間去聽、去觀察他,而不僅僅是洗幹淨了、喂飽了、哄睡覺了就行了,且要特別的關注。同時,要相信自己比想像中還能讀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