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6)(1 / 1)

(四)銜接協調,形成合力

做好規劃、政策以及製度建設之間的銜接協調,是提高政府決策水平、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製的內在要求。

規劃銜接是保障各級各類規劃相互協調、形成合力的關鍵。在“十一五”規劃編製工作中,要確立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即各級各類規劃要與相關的規劃進行銜接。下一級規劃要與上一級規劃相銜接,專項規劃、區域規劃要與總體規劃相銜接,相關的專項規劃之間要進行銜接,城市規劃、土地規劃也要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進行銜接。規劃銜接要遵循下級規劃服從上級規劃,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服從總體規劃,同級規劃相互協調的原則。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是所有的指標、項目都要銜接。銜接的重點主要是部分領域的發展目標、政策目標與手段、重大基礎設施布局、重要資源開發、區域發展方向等。各地區、各部門要顧全大局,密切協作,積極主動地做好規劃銜接工作。

(五)突出重點,提高針對性

突出重點,是曆次五年規劃編製中都要強調,但又都很難處理的問題。“十一五”時期,麵臨的任務十分艱巨,許多突出問題亟待解決。各地區、各部門可能都會認為本地區、本行業的發展最重要,但有限的規劃期、有限的政策資源,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有重點,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有重點,才能有針對性;有重點,才能不雷同。

各級各類規劃,都要堅決改變過去那種麵麵俱到、針對性不強,什麼都點到,每句話都正確,但都難以解決問題的弊病。要按照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突出重點任務、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大工程,使我們的規劃為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為人民辦一些實事發揮更大的作用。

(六)強化深度,增強可操作性

規劃必須有一些項目和指標。政府組織實施的規劃,作為政府對人民的承諾,不能停留在難以考核評估的空洞口號上。在加強重大問題研究、理清發展思路的同時,還要做好重大工程的篩選和指標論證工作。

“十五”計劃提出的西電東送、西氣東輸、青藏鐵路、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對增強我國經濟發展後勁具有重大意義。在編製“十一五”規劃中,要繼續研究提出一批關係全局、意義深遠、帶動作用強、政府組織實施的重大工程。各地區、各部門要增加重大工程前期工作經費,加強對重大工程的論證篩選,保證重大工程科學合理,切實可行。

規劃要有一些預期性、導向性的指標。我們改變了計劃經濟時期大量羅列產品產量指標的做法,減少了作為市場主體行為結果的指標,但也不能走向極端,認為指標越少越好。關鍵是指標的設置要符合市場經濟的原則,符合規劃本身的功能定位。

要按照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深入研究與提高人民生活和促進社會全麵進步密切相關的指標。要按照新發展觀的要求,研究提出引導各方麵樹立正確發展觀的指標,研究提出促進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指標。根據規劃的性質和作用,既要研究提出預期性、導向性的指標,也要研究提出一些有約束力、能檢查可評估的指標。

做好“十一五”規劃編製工作意義深遠、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開拓創新,集思廣益,求真務實,紮實工作,切實做好“十一五”規劃編製工作,為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此稿是馬凱同誌2003年9月18日在全國“十一五”規劃編製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