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3)(1 / 3)

五、實施途徑及應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振興我國裝備製造業,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的“堅持引進先進技術和消化吸收、自主創新相結合,堅持政策支持和市場競爭相結合,堅持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相結合,堅持資本投入和大力培養人才相結合。”在“十一五”組織實施振興我國裝備製造業的各項計劃、措施時,要特別注意實施途徑得當、組織方式有效及處理好幾個關係。

(一)實施途徑

重點項目的實施,應貫徹企業主體、市場配置、政府引導的原則,在上述三類項目的實施中著重抓好以下三個方麵。

1.積極扶持大型企業集團的發展,以其為依托,形成裝備製造業的骨幹和中堅

如對重型機械產業的一重、二重,航空一集團、二集團,船舶兩個集團等,與有關協會一起,組織用戶、設計、製造和研究單位、大學等聯合攻關,以企業為龍頭,產、學、研相結合,逐步形成聯合集團模式,大大提升綜合集成和成套能力。逐步建成掌握工藝和裝備核心技術的設計、建造、安裝、調試、服務一條龍的企業集團。

2.提高重大裝備的成套能力,積極培育一批工程公司

(1)在有實力的大型用戶企業中組建裝備成套公司。

(2)用戶和製造商相結合,組成既熟悉用戶生產、工藝,又熟悉裝備製造的係統成套和總承包公司。

(3)以製造商為主,吸收熟悉用戶生產工藝的企業或專家參加,組成裝備總承包公司。

(4)推行技工貿相結合的方式,與國外著名公司聯合投標、合作設計、合作製造,形成跨國的成套公司。

3.發揮產業聚集效應,形成若幹各有特色的裝備製造業集中地

對於第三類項目尤其要發揮這一效應,做好以下推進工作。

(1)推進跨國、跨地區、跨行業的聯合、兼並與重組。

(2)充分利用沿海城市的區位優勢和工業發達國家進行產業調整和轉移的機遇,吸引外商來這些城市投資、辦廠。

(3)轉變地方政府職能,加速形成裝備製造業集中地。

(4)大力推進地區之間的優勢重組、聯合。

(二)項目組織方式

(1)根據大型項目的需要,政府引導、幾個大企業聯合,共同出資、開發競爭前技術,成果由出資的幾個企業共享。

(2)針對重大項目,成立項目公司。或國有獨資;或政府出資(以投資公司名義),與出資的有關企業和單位共同組成股份公司,負責項目的建設。項目建成後,由項目公司負責運營,並承接新的項目和向外投資,創造業績,積累經驗,以逐漸成為該領域的工程公司。

(3)由製造企業和用戶企業共同組建工程公司,如一重和鞍鋼共同組建連軋公司,承接連軋項目,積累經驗和業績,逐漸發展成為板帶連軋領域有實力的大型工程公司。

(4)以某一大型企業為骨幹,聯合若幹單位,組織實施項目,以形成產業的中堅力量。

(5)共性技術組織專題組攻關,以首席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共同承擔的形式開展。

(6)充分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產力中心等已有組織的作用。

(7)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某些項目可委托行業協會組織實施。

(三)應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1.自主開發和引進技術

總結以往自主開發和引進方麵的經驗教訓,存在以下問題:引進時,未與國內研發單位結合;引進後,未安排消化吸收的工作,致使引進的技術未成為自主創新的起點;引進技術工作未與國內自主開發工作結合,因而引進技術並沒有加快國內自主開發的進度和步伐;以市場換技術的工作不夠協調和有力,市場讓出去了,但技術卻沒有換來。

因此,在組織實施“十一五”項目時應堅持自主開發和引進技術相結合的技術創新戰略。

對前述第一類項目,涉及國家安全必須自己完全掌握的技術及我國已處於或將要處於世界前一、二位的產業,有可能成為領跑者的關鍵技術,必須在充分利用國外技術的基礎上,走自主開發的道路,在一部分產品技術上取得突破。

對前述第二類中的大部分和第三類項目,利用市場機製的作用,主要通過接納國際產業轉移和技術轉移及企業的消化吸收等途徑,縮短與工業發達國家的差距。

充分利用國內市場的誘人作用,搞好“打捆招標”、技貿結合,切實做到以市場換技術。

2.接納國際產業轉移和發展自主產業

在接納國際產業轉移的同時,要努力發展自主產業。

要有選擇地積極接納國際產業轉移,加快我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加快裝備製造業實力的增強,而拒絕接納那些嚴重汙染環境、大量消耗資源的產業。

在接納國際產業轉移中,多半是勞動密集型或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中附加值較低或勞動密集的環節,研發和市場則在跨國公司手中,對此應有清醒認識。

要注意研究和把握在接納轉移中,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在某些方麵、某些領域逐步實現由“國外引進型”向“自主創新型”技術發展模式的轉變。要大力扶持和發展自主產業。自主產業的標誌是:①中國資本(包括國有、民營、私營、個人的資本)在產業中占控製地位,產業中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是中國資本占控製地位的;②產業中有若幹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並能發展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這些企業有自己的品牌、有馳名海內外的名牌、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這些產品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③這個產業的技術來源大部分(至少是相當一部分)是靠自己,或靠本國研發的。

3.積極發展民營經濟與加快國有企業改革

鑒於裝備製造業的特點,民營經濟占的比重還不大,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仍是裝備製造業的主要力量。某種意義上,國有企業的活力與實力是否增強,極大程度上影響著裝備製造業的振興。

要積極發展民營經濟,使民營經濟在裝備製造業中的比重和作用進一步增強;促進民營經濟和國有資本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