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2)(1 / 3)

(三)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趨勢預測

1.世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發展預測

(1)模型預測。通過作離散圖和計算分析,1981~2000年世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產值大致呈指數增長趨勢。經計算,找出了比較切合近20年的發展曲線(數學模型Ⅰ):y=2670.54×1.0835t

據該數學模型,作世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產值模擬圖(圖7),圖中深色曲線為實際產值,淺色曲線為模擬數值。由圖看到,模擬圖能夠基本與實際產值相吻合。圖71981~2000年世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產值模擬圖利用數學模型Ⅰ,計算出2008年世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產值為25214億美元,其置信區間為23950億~26540億美元;2010年為29600億美元,其置信區間為28067億~31218億美元。

(2)綜合分析。模型Ⅰ是依據1981~2000年世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曆年產值數據建立起來的,是過去20年電子工業長期穩定高速增長發展的自然趨勢,對近期預測應該具有較高的置信度。但是,由於網絡泡沫的破滅,導致了世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2001~2002年連續兩年出現了負增長,2003年雖然恢複了正增長,但產業規模仍尚未達到2000年的水平,基本上與1999年持平。為此,采用2001年以前數據所建立起的數學模型,由於未考慮網絡泡沫破滅對產業發展的影響,所計算出的預測值偏大。

另一方麵,隨著世界經濟的回暖,世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也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自2001年開始的調整期已在2004年結束。目前世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正處於重要發展期,但要真正滿足未來信息社會發展要求,電子信息產業自身必須進行一係列結構調整,因此,近期出現高速或超高速增長的可能不大。估計到2005年,世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產業規模將會超過2000年的曆史最好水平13000億美元,達到14000億美元。2005年後,隨著下一代網絡的大規模使用,以及3G產品的產業化,將使世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進入下一個快速增長期。預計2005~2010年間年平均增長率將達到9%左右,2008年世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產值將達到18000億美元,2010年將達到21500億美元。

2010年後,由於以下原因,世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年均增長率將可能有所下降:一是從1992年以來開始的電子信息產業軟化趨勢將會更為明顯,全社會對硬件產品的需求增長將會有所減緩;二是硬件技術和產品的成熟是逐漸的,其替換過程將需要較長的時間;另一方麵,全球信息社會的成長也不會一帆風順,從而必將會影響到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預計2010~2020年間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將保持5%左右的速度發展,到2020年產值將達到35000億美元。

2.世界軟件產業發展預測

(1)模型預測。通過作離散圖分析,1993~2003年世界軟件產值既未表現出直線增長趨勢,也未表現為指數增長趨勢(圖8),而是表現為極強的階段特征,為此,較難用單一的數學模型來描述世界軟件產業發展情況。圖8世界軟件產值情況(2)綜合分析。從前述產業發展分析來看,1998年以前,世界軟件產業處於中高速增長期,而1998~2003年間則處於低速增長和調整期,但隨著世界經濟的回暖,軟件產業將步出調整期,估計2005年將恢複到2002年的最高水平,達到1500億美元。隨著各國信息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和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的回升,人們對信息技術和相應的軟件需求會進一步明朗,2005年前後,軟件業將重新進入下一發展期,預計2005年後的3~5年內,世界軟件產業將保持5%~8%的年均增長率,到2008年,軟件產業產值將達到1700億美元,2010年將達到2000億美元。

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特別是軟件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信息數據的不斷增長以及各種信息係統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使用,都為信息服務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預計世界信息服務業將略高於同期軟件增長率。估計2005年世界信息服務業規模將達到7000億美元,預計2006~2010年,信息服務業年均增長率將維持在7%左右,2008年信息服務業產值將達到8500億美元,2010年達到10000億美元。

綜合上述分析,2005年世界軟件及信息服務業產值將達到8500億美元,2008年和2010年分別將達到10000億美元和12000億美元。

2010年後,下一代網絡、3G將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屆時軟件及信息服務業,特別是信息服務業將得到較為快速的發展,預計2020年軟件及信息服務業產值將比2010年翻一番,達到24000億美元。

3.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預測

根據以上分析,未來十幾年內,世界電子信息產業將處於低中速平穩發展期。2005年世界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將達到22500億美元,2008年達到28000億美元,2010年達到33500億美元,2020年達到59000億美元。

二、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律及發展趨勢研究

(一)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曆程

1.我國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發展曆程

由於2002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統計開始采用新口徑,為了能夠使我國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銷售收入具有可比性,僅對1970~2002年數據進行了繪製。

1982年出現了同比增長三倍多的情況,主要原因是1982年以前,統計口徑僅包括了中央廠的銷售收入,而1982年以後既包括了中央廠,也包括了地方廠的銷售收入,統計口徑的擴大是造成1982年超高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從整體來看,20世紀70年代初、中期,我國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處於調整期;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初期(1977~1982)則為調整恢複期,並成為最重要的曆史轉折點,隨後的1983~1988年間以超高速增長為主調,進入了超高速發展階段;而1989年又成為一個轉折點,該轉折點一改超高速增長的態勢,開始進入調整期,該調整期在1991年基本結束,而後開始進入中高速發展階段,並持續到了1994年;1995年重新開始進入高速增長階段,特別是2000年以後,第二次進入超高速增長階段。各個階段的發展如圖10所示。圖10我國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不同發展階段(1)20世紀70年代初、中期的調整期(1970~1976)。在這一階段,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尚很弱小,受各種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相當大,從而導致我國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銷售收入出現了正增長和負增長交替的現象。雖然在該階段也曾出現過29%的高速增長,但從整體來看,我國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在該階段仍是以調整為主基調。

在此期間,世界正處於電子工業高速發展時期,我國則處於“文化大革命”中後期,十年動亂嚴重幹擾了我國電子工業科研和生產,從而拉大了我國與國際水平的差距。

(2)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恢複期(1977~1982)。在此期間,我國“文化大革命”結束,對外改革開放政策開始實施,正處於一個曆史交會融合時期,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處於彷徨狀態,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同樣處於非正規的發展狀態,因此,雖然1977~1979年間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24.7%的高速度,但由於當時的產業正處於摸索前進階段,因此產業發展極不穩定,在經曆了3年相對較高的增長以後,很快進入了80年代初期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