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取火記(2 / 2)

光棍不吃眼前虧,他也走了過來。大家七手八腳,撿到了一些幹柴,助燃的雜草碎葉,也湊齊了,就是找不到火。冷得直是跺腳,直是跳蹦的我們,也不顧這位小將的威嚴,七嘴八舌,瞎出主意。不知誰說了一句,我們都是燧人氏的後代,難道不可以鑽木取火嗎?大家不禁苦笑,年輕人和我們一樣樂了起來,連聲說別開玩笑了。但到了冷得實在無法抵擋的時候,他也不再矜持了,甚至表態說,那咱們隻好來試試看。於是,在找不到任何辦法的情況下,即使明知這是一個不可行的建議,也比待在那兒不試要強。一個個按照過去書本上畫的燧人氏鑽木取火的樣子,騎在一段木頭上,用另一根稍稍尖頭一點的棍棒,拚命地轉動,希望能靠鑽的磨擦力量,迸發出火星來。

別看都是燧人氏的後代,其實早巳失去人類早期那種在大自然中求生的本能。小將急了,他比我們都年輕,跳過來,使出渾身之力鑽著。磨擦的尖端,甚至都感到燙手的溫度,有人還說聞到了燒焦的糊味,就是看不到火星迸濺。也不知鑽了多少時間,棍棒換了幾根,終於還是徒勞無功,大家隻有失望。而心勁一泄,入們,也包括那位紅衛兵,立刻像跌進冰窖裏一樣,更是從頭到腳都結了冰似的僵在那裏。雨還在下,風還在刮,那頭頭也搭拉腦袋,大概後悔他的整人念頭,沒想到把自己也賠了進去。不過,他年紀不大,卻也學會了錯也不肯認錯的毛病,估計,他現在要是回憶當年,寫出文章,也絕不會提這段往事的。

這時,我們一行人中,有位一路上不停跌跤,腳也崴了,腿也腫了的老先生,忽然想起來,告訴旁邊的人,我記得我上衣口袋裏,總裝著用來剔牙的火柴,不知還能找到不?這簡直是天大的喜訊,聽說的人無不高興得要跳起來,恐怕比當時經常發布的最新最高指示,還讓人們雀躍不已。盡管,天色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好幾個人都圍過來幫他搜尋。

這真像王願堅小說《七根火柴》的故事,簡直是奇跡,不但找到了,而且還是已經被雨水和汗水泡濕了的火柴,居然點著了那堆草,居然燒著了木柴,居然發出劈劈啪啪的爆裂聲,居然燃起了熊熊的火焰。而且讓我驚異的是,人們的隔膜也居然在金蛇亂舞的火舌中化解了。

在火光裏,我看到了一張張喜悅的臉,在那一刻,被暖融融的氣氛感染得忘掉一路的折磨,一身的潮濕,一切的不愉快。挨著老先生坐的那位小將,似乎也忘掉自己的革命身份,忘掉了那時特別強調的階級鬥爭觀念,甚至很好心地幫著老先生,使那隻崴了的腳,向火堆靠攏一些。我從那極微細的動作裏,倒可看到他外在的革命假相掩蓋下的,其實也並不歹惡的本質。

往事是多種多樣的,有華彩的片段,有不堪回首的篇章,有足以與子孫驕傲談起的榮光,也有摔跤留下的傷痕,若是能夠回過頭去看看我們走過來的路,我想,凡是真正的人,一定會敢於正視自己,一定會敢於承認做錯過什麼,也一定不會把惡行淡化到沒有,甚至成為光榮。總算是過去二十年不短的歲月,應該能讀到那些小將說出真話的文章了。

其實,人們都能理解,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那個鬥爭年代裏,種惡焉能得善?倘非那樣一個大環境下,這個小青年充其量也不過調皮搗蛋些罷了,全部的責備都由他來承擔,自然也是不公正的。

火燒得愈來愈旺,心烤得越來越熱,雖然我們的體能已退化到無力再來鑽木取火,但像燧人氏那個遠古的年代裏,圍在火堆前,席地而坐,擊缶而歌,人與人那一份融洽的關係,還是應該長存的。要是大家彼此之間流露著自然而然的天性,和鳴著命運共同的心聲,沒有刻意製造出來的隔膜,沒有誰淩駕在誰頭上的壓迫,沒有遮住臉部真表情的假麵具,沒有被蠱惑起來的愚昧和狂熱,隻有映紅了的那一張張真誠的臉,烤暖了的一顆顆滾燙的心,那該是一幅多麼美好,多麼溫馨的圖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