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剛剛我還想問出家人無欲無求,為何許願,聽了大師一言,想來我這句也是廢話。”和尚輕輕一笑,表示並沒有介意楊素文的提問。
忽而後麵有一聲叫喊,“夫君。”素文轉頭一看,竟是那個紅衣女子,原來拜佛看著麵子的夫君,竟是這個年輕僧人。
紅衣女子提著屜籠,快步向這邊走來。
“跟你說了多次了,佛門清靜之地,不要隨意喊叫。”年輕僧人笑著埋怨道。女子卻不在意:“好了好了,我知道了。”說著便抱起了小和尚,“讓母親看看又長高沒有。”大和尚吃著屜籠裏的飯菜,說道:“以後別給我送飯菜了,寺中夥食很好。”女子卻不耐煩,“好了好了知道了。”“我有客人,倩倩,你先帶孩子去一邊玩吧。”大和尚似乎看出了女子有些委屈,說話溫柔了許多。女子看來一眼旁邊的素文,便回頭抱著孩子離開了。
“施主見笑。”和尚向素文說道。楊素文見此情景,也不知該作何回答,隻好笑著回了一句“無妨。”
此時引路的小沙彌叫起了楊素文,說該引他去見方丈了。素文感覺有些尷尬,恰好借此機會告辭離開。
那和尚看著楊素文離去的背影,又看著稍遠處和小和尚玩耍的女子,抿嘴一笑,出家人無欲無求,可是她希望孩子平安快樂啊……
素文隨沙彌入了內閣,方丈是個須眉盡白的老人,慈祥非常,和藹無比。
小沙彌關門出去。素文雙手合十向方丈見禮:“素文見過方丈大師。”方丈合十回禮:“施主無需多禮,求見老衲所求何事。”
“本隻是隨師父行走江湖見見世麵,來此隻是觀禮而已。不過既然有幸見了大師,也想有幾事相詢。”
方丈微微點頭:“施主盡可直言,老衲如能解答的自當解答。”
“尋一物,卻無論如何都尋不到,該當如何。”素文問道。
“求之不得是先求之,還是先不得呢?”方丈反問。
素文略思,“當然是不得。”
方丈搖頭:“既不是不得,也不是求之,因果循環也無因無果,時而因不得而求,時而因強求而不得。”
“那......”素文疑惑。
“既兩者沒有因果,那不得不如不求,莫在自添煩惱,說不定自可得之。”
素文思片刻,點點頭表示讚同了方丈。
“此是其一,其二是眾人識我而我不識己,何如?”素文又問。
方丈卻大笑:“這世上哪會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
“可......”素文又疑惑。
方丈擺手製止了素文的疑問:“你要先知道真正的‘我’究竟是什麼我,是誰的兒子?某某的徒弟?是翩翩公子?是浪蕩之徒?比如你說三十年前你說我是個老頭?現在你說我是個少年?這對嗎?哈哈,施主,你的‘我’是什麼我?是有其它人物、評價、時間等等範疇作為條件的結果,還是純粹的施主自己呢?這世上不會有我比我更知我,如有,那便不是‘我’。”
“素文知了,謝方丈解我煩憂。”楊素文頷首感謝。
“還有一問是我走上大殿時想起的。”
“施主請講。”
“佛祖未經情愛,眾人求姻緣。佛祖出家隱世,眾人求功名。佛祖無有後代,眾人求子孫。何解?”
“哦,”方丈仿佛一下來了興趣,“施主,要是你,你在這殿上求些什麼呢?”
“要我求,世間功名多坎坷,所求隻唯一安康。”素文答到。
“哈哈哈哈,”方丈大笑,“施主何必問前兩個問題呢?你自己都早已解答了。要是佛祖聽了施主的回答,肯定會高興得從禪坐上摔下來。”
“施主你早就看明白了,世人皆欲有所得,可是佛祖是教人學會放下的。”
素文亦笑,兩人一陣俯仰......
送走素文,方丈立於門前,小和尚朝他跑了過來,老頭方丈一下就彎下了早已老邁的腰,讓小和尚鑽進了他的懷抱,方丈樂的眉開眼笑,一把將小和尚舉起。
“方丈爺爺,母親今天又來看我了。”
“哈哈哈,爺爺知道了,看你開心的樣兒。”
抱著小和尚的方丈望向那棵許願樹,行止啊行止,你有佛性卻無佛緣啊,終隻是佛中修羅,想到此處方丈憂心不已。看看懷中的小和尚,方丈卻又展眉而笑,這個孩子耳垂寬厚,上額飽滿,眉眼圓潤,天生一副慈悲像。
行止啊!你成不了佛,可你的兒子,必是佛祖一般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