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之後,兩人再次同伐鄭國,智伯瑤帶著幾分醉意向趙襄子灌酒,遭到拒絕之後,竟將杯中酒潑到了趙襄子的臉上。趙襄子的部下怒不可遏,要求殺掉智伯瑤以洗刷恥辱。趙襄子勸解說:“主君之所以讓我做太子,很重要一點就是因為我能夠忍辱負重。”
晉陽之戰,三家分晉
公元前454年,趙襄子與智伯瑤發生衝突,智伯瑤率領韓、魏兩國攻打趙國,圍困了晉陽。掘開晉水,使之灌入城池。城裏的趙軍被大水所困,苦不堪言。趙襄子對手下一個大臣張孟談說:“現在已經人困馬乏,糧食快吃盡了,還有許多人生了疾病,這該如何是好?”張孟談說:“現在我們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顧不得許多了,我要偷偷地出城去見韓、魏兩國的大人,勸說他們和我們聯合,共同對付智伯瑤。”於是,這天夜裏張孟談悄悄地離開晉陽城,秘密約見了韓、魏兩國的國君魏桓子和韓康子。
張孟談開門見山地說:“我聽說過唇亡齒寒的典故,現在智伯瑤率領二位大人一起攻打趙國,趙國現在就要滅亡了,可是趙國一旦亡國,下一個目標就是你們二位了,你們二位大人到現在還不快作打算,恐怕要大禍臨頭了。”魏桓子和韓康子聽後,覺得非常有道理,但是他們又有顧慮。不放心地說:“智伯瑤為人粗中有細,如果我們的秘密泄露了那可就一切都完了,這該怎麼辦?”張孟談說:“話從二位大人的口中說出,直接進了臣的耳朵,別人怎麼會知道?況且,我們現在的處境是相同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二位還是早作決斷吧!”於是,魏桓子和韓康子二君與張孟談一起定好了計劃,約好了時間。
談話結束後,張孟談回到晉陽向趙襄子稟報情況。當天夜裏,趙軍悄悄出城,殺了智伯瑤軍中看守晉水的士卒,以同樣的手段水淹智伯瑤軍。智伯瑤軍慌忙地去救水,一下子軍營大亂。趙襄子親自率領一支人馬從正麵攻擊智伯瑤軍,而韓、魏軍隊則從兩翼夾擊。智伯瑤軍大敗,智伯瑤也死於亂軍之中。於是韓、趙、魏結盟,將智伯瑤的土地一分為三瓜分了晉國,即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晉”。
周天子畏懼三家的實力,不得已下詔冊封三國國君為諸侯。從此開始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爭霸的局麵。
豫讓刺之,心胸開闊
智伯瑤的門客豫讓欲為主報仇,意圖刺殺趙襄子被發現,趙襄子放過了他。豫讓用漆塗身弄成一個患癩瘡的病人,又吞下火炭弄啞嗓音,在街市上乞討,連結發妻子見麵也認不出來。
一天,一位朋友在路上認出他來,此情此景令那位朋友為他垂淚。最後對他說道:“以你的才幹,如果投靠趙家一定會成為親信,那時你要實現抱負不是易如反掌嗎?何苦自殘形體以至於此,以這種方式來圖謀報仇不是太困難了嗎!”豫讓說:“我要是委身於趙家為臣再去刺殺他,就是懷有二心、不仁不義。我現在這種做法是極困難的,然而之所以還要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天下與後世那些‘做人臣子而懷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
趙襄子乘車出行,豫讓潛伏在橋下。趙襄子到了橋前馬突然受驚,進行搜索捕獲豫讓。趙襄子問:“你以前也曾效力範氏、中行氏,智伯瑤攻滅他們,你為什麼不為他們赴死,偏偏為智伯瑤效命,現在又要為他而刺殺我?”豫讓說:“範、中行氏以眾人遇我,我以眾人報之;智伯瑤以國士遇我,我就以國士報之。”趙襄子很感動,但仍命士兵包圍豫讓,豫讓請求趙襄子把衣服給他刺殺,以致報仇之意。趙襄子更加感動,將衣服送給他,豫讓三次跳起刺之,隨後自殺。趙國人聽說此事,無不為之落淚。
在晉國六卿攫奪政權的殘酷鬥爭中,趙襄子注意團結內部,向外擴張,又能把握時機轉化矛盾,敗中取勝,終於使趙氏具備了位列諸侯的勢力,成為瓜分晉國的三家之一。
“點評”
趙襄子一生的成功在於從小敏而好學,做事認真踏實勤懇,而且膽識過人,有宏圖大略,成為趙簡子的繼承人。在與智伯瑤的爭鬥中心胸開闊,忍辱負重,站得上風。在晉陽之戰中大敗智伯瑤軍,奠定三分晉國之基,成為趙國的開拓者。即使智伯瑤的門徒豫讓三番幾次地刺殺他,他也能淡然處之。無論在戰爭中,還是在國家治理上,都能把握時機轉化矛盾,敗中取勝,從而贏得人們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