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韓擒虎:膽略雄威,文武兼備(2 / 2)

開皇八年(公元588年)三月,隋文帝下詔,列舉陳後主罪行又送璽書暴其罪惡20條,並將詔書在江南散發30萬份,以爭取人心。十月,隋文帝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設淮南行台,以晉王楊廣為行台尚書令,主管滅陳之事。命楊廣、秦王楊俊、楊素並為行軍元帥,高熲為晉王元帥府長史,右仆射王韶為司馬,集中水陸軍53萬,統由楊廣節度,東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橫亙數千裏。隋軍自長江上遊至下遊分為8路攻陳:楊素指揮水軍主力,出巴東郡,順流東下,消滅長江及沿岸陳水陸軍;楊俊指揮上遊3路進攻江夏(今武昌),以扼控長江,阻止上遊陳軍東援;楊廣指揮下遊5路為主攻方向,楊廣出六合,賀若弼出廣陵,韓擒虎出廬江,鋒芒所向,直指陳都建康(今南京市)。

十一月,楊堅至定城(今陝西華陰東)誓師,準備渡江的各路隋軍進抵長江北岸,完成進攻準備。陳後主荒淫驕侈,政治腐敗,既不懂軍事,又不納部將建議,憑恃“長江天塹”,疏於防務。為了元會(即春節)之慶,竟命鎮守緣江重鎮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南徐州(治今江蘇鎮江)的兩個兒子率戰船回建康,致使江防更為薄弱。十二月,長江上遊隋軍首先發起進攻。

奔襲建康,俘陳後主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正月初一,韓擒虎乘陳軍歡度年節、疏於守備之機,率精銳500卒出廬江由橫江口(今安徽和縣東南)夜渡長江。陳軍守將皆醉,韓擒虎一舉襲占陳沿江要采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襲占采石後,韓擒虎即命令主力部隊渡過長江,揮軍逼近建康。

初四,陳後主察覺事態不利,下詔親率陳軍拒敵。命驃騎將軍蕭摩訶、護軍將軍樊毅、中領軍魯廣達並為都督;又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水軍堅守白下(今南京城北金川門外),抵禦六合方麵隋軍;以散騎常侍皋文奏率部鎮守南豫州(治姑蘇,今安徽當塗)。

正月初七,韓擒虎進攻姑蘇(今安徽當塗),半日而克。陳軍因懼韓擒虎勇猛善戰,陳將樊巡、魯世真、田瑞等相繼投降。江南百姓久聞其威名,紛至軍門拜見。隋文帝聞訊後大喜,為此宴賜群臣。陳後主令陳軍放棄鍾山(今南京紫金山)、石頭(今南京城西清涼山)山險不守,命諸軍屯於都城內外。

十五日,陳鎮東大將軍任忠率軍自吳興(今浙江湖州南)入援建康,駐守朱雀門(建康城南門)。

十七日,賀若弼軍進據鍾山(今南京紫金山),屯於山南白土岡東;韓擒虎與渡江攻占南陵(今安徽貴池西南)的總管杜彥合軍步騎2萬,進屯新林(今南京西南)。行軍總管宇文述率軍3萬渡江,進占石頭。至此,隋軍對建康已形成合圍。陳後主麵對隋軍攻勢,不采納部將任忠、蕭摩訶的建議,致使建康附近10餘萬陳軍無所作為。

二十日,陳軍奉命倉促出戰,在白土岡南北列陣20裏,首尾進退互不相知。賀若弼軍初戰不利,然後猛攻陳軍薄弱部分,陳軍全線潰退。時建康城內空虛,韓擒虎率精騎500批亢搗虛奔襲建康。進至石子岡(今南京雨花台)時,陳將任忠迎降,陳後主遣領軍蔡征守朱雀航(在今南京秦淮河上),聞韓擒虎軍至,眾懼而潰。

陳朝鎮東大將軍任忠投降後,引導著韓擒虎攻入建康城內,守城將士見此,紛紛或逃或降,使隋軍順利進入了陳朝皇宮。韓擒虎命士卒搜遍宮廷,從一個降卒處得到線索,在一口枯井中活捉了嚇得瑟瑟發抖的後主陳叔寶。至此,不到10天,隋軍就滅了南朝的陳國,創造了古今軍事史上的奇跡。

“點評”

隋朝的四大開國名將賀若弼、韓擒虎、高熲、史萬歲中,日後唯獨韓擒虎獨善其身。一是因為他讀書多,懂得謹言慎行,不至於犯了皇帝的忌,另一個原因就是得益於他常年在邊境駐守,避免了被卷入更大的政治漩渦。所以說鎮守邊關、對付突厥不僅成就了這位將軍的佳話,還讓他得以最好的結局收場。而深得韓擒虎兵法真傳的好外甥李靖,則成了唐朝伐隋的急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