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次戰鬥,宋軍智勇結合,使圍攻順昌的金軍元氣大傷,取得了順昌保衛戰的初步勝利。
順昌戰役,以少勝多
兀術在開封得知金軍進攻順昌失敗的消息後,率兵10餘萬晝夜兼程,用不到7天的時間從開封直趨順昌。兀術所部是金軍中的精銳部隊,攻城略地,凶悍無比。其專攻城池的士兵號稱“鐵浮屠”(鐵塔兵),士兵都穿甲戴盔,配備最精良的武器。其作戰方法是每3人分為一個戰鬥單位,後麵緊跟著拒馬子,士兵每前進一步,就將拒馬子往前移一步,以示一往無前,決不後退。又在左右兩翼以鐵騎相配合,號稱“拐子馬”。宋金交戰以來,凡難攻之城,都使用這一隊伍去攻打,屢次取得勝利。
當初戰取勝之後,宋軍中有人提出乘兀術未到撤離順昌,保存實力。劉錡認為兀術援兵將至,如果南撤,不僅前功盡棄,而且一旦被敵追及,必遭覆滅。更為嚴重的是,金軍將長驅直入,侵擾兩淮,震動江南,造成嚴重後果。為今之計,隻有“背城一戰,於死中求生”。眾將同意這一方案,雖然處於劣勢,但願奮力一戰,保住順昌。六月六日,劉錡派人將順昌城東門、北門外停泊的船隻全部鑿沉,下定決心背水一戰。
六月七日,金兀術領兵紮寨於順昌城外的潁水北岸,連營10餘公裏。兀術看到順昌城垣簡陋,竟狂妄地說:順昌城可以用靴尖踢倒。並當即下令,九日在順昌城內府衙中吃早飯,城破之後,女子玉帛悉聽諸將擄掠,男子一律殺死。金兀術的氣焰十分囂張,根本不把劉錡等放在眼裏。劉錡一方麵加緊備戰,另一方麵為了進一步麻痹兀術,派曹成等2人為間諜,隨探騎行動,故意讓金軍俘虜。曹成等2人向金軍散布劉錡喜好聲色、貪圖安樂、無所作為等假情報。兀術聽後信以為真,下令留下攻城車、炮具,輕裝急進。六月九日,金兀術指揮金軍向順昌城發起總攻。這天天明,金兀術率金兵渡過潁河,沿城列成陣勢,從東門到南門,從南門到西門,把四門連成一片,並呐喊不停,企圖在精神上嚇倒順昌城內的軍民。城內宋軍絲毫不為所動,一心一意迎戰金軍。當時,諸將都認為金軍中韓常部較弱,宜先打擊該部。劉錡認為擊敗韓部,仍不能阻擋兀術精兵的進攻,不如先打敗兀術軍,則整個金軍將無能為力。這時正值天氣炎熱,金軍遠道而來,沒有休息即投入戰鬥,人困馬乏,隻好休兵立營,準備再攻。宋軍則輪番休息於羊馬垣下以逸待勞,主動出擊,突入兀術營壘,打敗其裝備最好的000牙兵。金軍以鐵騎拐子馬從左右兩翼企圖包圍宋軍,由於宋軍奮勇作戰,金軍企圖未能得逞。盛夏酷暑,金軍給養不足,人馬饑渴,大量飲食被宋軍施放了毒藥的水草,中毒病倒者甚眾。劉錡又乘烈日當空的中午,時而派遣數百人於西門擾敵,時而又從南門襲擊,大敗金軍。
十日,風雲突變,大雨傾盆,天氣於金軍不利,金軍又屢攻不下,士卒死亡病疾又多,不得不改變方案,企圖長期圍困順昌,於是移營城西,掘壕列陣,與宋軍相峙。為了摧垮金軍,劉錡派100多名騎兵,或乘雨大作,或乘大雨停歇,不間斷地襲擾金軍,重創金軍於城外。十一日,金軍中又打響戰鼓,劉錡不動聲色,密切注視金軍動向,並撫恤陣亡之宋軍將士家屬,再勵士氣。金軍久攻不下,士氣低落,兀術開始引兵退走。劉錡乘此時機,全軍出動,尾隨追擊,大敗金軍。十二日,金兀術被迫率全部金軍撤走順昌回開封,順昌保衛戰取得了徹底勝利。劉錡因此戰功,被宋高宗授予武泰軍節度使、侍衛馬軍都虞侯、知順昌府、沿淮製置使等職。
順昌戰役是南宋初抗金的重要戰役之一。劉錡所部不滿2萬的“八字軍”,但能出戰者隻有000卒。劉錡率領將士同心協力,堅決抵抗,采取了正確的戰略策略,這就是先發製敵,挫敵銳氣;麻痹敵軍,製造戰機;以逸待勞,乘其不備。加之城內居民的廣泛支持,終於以少勝多,以劣勝強,大滅了金軍的囂張氣焰,擋住了金軍自兩淮南侵的鋒芒。這一戰是金軍南侵以來遭到的最重大的慘敗之一,震撼了金國統治者。
“點評”
劉錡慷慨深毅,有儒將風。他原來的地位和聲望並不高,紹興十年的順昌大捷,曆時六天,劉錡率全城軍民與金兀術親自率領的金軍主力決戰,取得了順昌保衛戰的最後勝利。此戰中,劉錡利用金軍不慣炎熱、不習夜戰的弱點,以攻為守,以長擊短,重創金軍主力,粉碎了金軍的進攻,成為南宋抗金戰爭中,以少勝多、以步製騎的著名戰例。此戰役使劉錡一戰成名,“順昌之戰”也被金兵視為恐怖的末日。
§§第十三章 元朝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