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會發展道路與當前政治鬥爭的前景
預測當前政治鬥爭的前景宜將分析政治力量的對比與研究俄羅斯社會發展道路結合起來。處於過渡狀態的俄羅斯社會將按什麼方向道路發展?現在被否定的、被“破”的東西是比較明朗的,而“立”什麼製度則隻是依稀可辨。比如,否定了傳統的指令性的計劃經濟模式,但建立什麼樣的市場經濟模式?否定了原來的單一性的公有製,但將來的多種經濟成分中,哪一種經濟成分占主導地位?否定了封閉半封閉的經濟模式,但建立什麼樣的外向型經濟?否定了隻有共產黨一黨獨存的政黨製度,但形成什麼樣的多黨製?否定了“議行合一”的體製,但將建立起什麼樣的權力製衡體製?在外交戰略上,在俄羅斯重新崛起以前,不能不放棄霸權主義,但按什麼主張(“歐洲主義”、“歐亞派”或“東方派”)作為外交的指導思想?等等。這些未知數,也是各派政治勢力在社會過渡時期鬥爭的主要內容。
鬥爭的結果,從根本上說,隻有代表俄社會發展方向的政治勢力才是未來俄羅斯社會的主人;但社會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在一定曆史時期又可能有不同的選,擇。因此社會發展道路是各種社會矛盾發展的結果,政治鬥爭的結果僅用“客觀規律”、“必然性”去判斷是不夠的,它還受到其他各種因素的製約和影響。這些因素有:①各派政治力量的強弱;②鬥爭的策略和方法:③在社會急劇動蕩中多數群眾的情緒(這種情緒並非都是理智的);④國際社會的壓力特別是西方對俄羅斯的壓力,⑤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如何把社會發展道路與當前如何使社會擺脫危機結合起來,二者並不常常一致的,有時甚至是相悖的。由於俄羅斯的密謀政治的曆史傳統及其既有忍耐精神又易走極端的民族性格,出人意料的突發事件隨時可能發生。
下麵對當前各種政治勢力作粗略分析:
左翼政治力量情況較為複雜。代表斯大林模式的政派——共產主義組織中的極端派[蘇共(布)]是沒有前途的政治勢力,不可能上升為社會的主導力量。“8·19”事變的結果曆史地宣告這種模式的失敗,雖然當時的“非常委員會”並不是這一派的代表人物。共產主義組織中的很多黨派同他們劃清界限並非偶然。1993年2月,俄羅斯共產黨在俄共產黨人黨、俄共產黨人聯盟、俄社會主義勞動黨和俄共產主義工人黨的基礎上重建起來。這是共產主義組織走向聯合的標誌,給人帶來共產主義力量複興的新的希望。它將對俄政治鬥爭結局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將成為推動俄社會發展的“合力”中一個重要因素。由於這個黨從曆史上繼承下來的難以擺脫的沉重包袱、原俄共黨員大多數的消極態度,短期內難以成為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但如果其綱領、路線、政策對頭,也許能有較大的作為。它能否複興、壯大、發展,將會經受一係列考驗:如何真正吸取蘇共失敗的曆史教訓,贏得人民群眾的擁戴,如何正確對待黨內意見分歧(目前聯合起來的各派,原來的主張存在著明顯的區別),保持黨的團結統一;如何適應新的政治鬥爭方式,把議會內的鬥爭同議會外的群眾鬥爭結合起來;如何正確對待中間政治勢力,避免中間政治勢力和右翼政治勢力聯合對待左翼政治勢力的局麵;如何利用當前的政治危機發展自己等等。
右翼政治勢力正處於被動的不利的地位。葉利欽所主張和實行的方針、政策,即急進地推行西方式的自由市場經濟摸式、急進地實行私有化的政策、外交上投靠西方,已被一年多來的實踐證明是很難行得通的。葉利欽的步步敗退是這一派力量下降的標誌。但仍然存在著同“建設性的反對派”妥協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