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被觸發的靈感要好好珍惜(1 / 2)

任何能正常思維的人都可能隨時產生各種各樣的靈感,產生靈感幾乎不需要物資投入,而靈感本身卻極有價值。靈感是人們思維過程中認識飛躍的心理現象,一種新思路的突然接通,這種狀態能導致藝術、科學和技術的新構思與新觀念的產生或實現。

靈感在科學發現、技術發明、藝術創作等活動中的閃現,大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感覺,因此有人把靈感披上了神秘的外衣,說這是“夢中顯靈”,“上天啟示”等等。其實靈感並非像人們想象得那麼神秘,隻要注意創造條件,靈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可遇而可求的。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靈感是人思維發展到高級階段的產物,是人智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感知能力。正如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所說:“我認為現在不能以為思維僅有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這兩類,還有一類可稱為靈感。也就是人在科學和文藝創作的高潮中,突然出現的、瞬息即逝的短暫思維過程。”靈感是世界上公認的現象,任何能正常思維的人都可能產生靈感。

1770年的一天,威廉·艾迪斯因煽動鬧事被關在英格蘭紐蓋特監獄的一間牢房裏,每天除了吃飯、睡覺、閉目養神外,整天無所事事。出獄後怎麼辦,靠什麼來謀生?未來的生活是他思考得最多的。一天早晨,他洗完臉,開始洗牙。當時人們洗牙的方法都是用布擦洗牙齒,這種方法非常笨拙。那天,當威廉·艾迪斯洗牙時,突然一個念頭在腦子裏出現:能不能換一換洗牙的方法呢?這種想法促使他立即動手。他在一塊吃剩的骨頭上鑽了一些小洞,然後又找了些鬃毛,把鬃毛剪短,分別紮成小束,在每束的末端塗上一些膠水,楔入骨頭上的小洞裏,文明世界就這樣有了第一把牙刷。

艾迪斯出獄以後,馬上投身於牙刷製造業,並一舉獲得成功,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奇跡。

靈感是漫漫黑夜突如其來的閃亮火花,它能點亮人生。指導人走向成功的想法有時就是來自瞬間的靈感。

有時絞盡腦汁卻得不出一個滿意的結論,可是,由於偶然的微不足道的一次機會卻得到了答案。

做父母的都知道,給孩子喂藥是最痛苦的事情。可是俗話說“良藥苦口”,不懂事的孩子一聞到不喜歡的味道,就會把藥吐出來。每一次給生病的孩子喂藥,很多家長都會因孩子不願吃藥而苦惱。然而,有一位父親因為孩子不願吃藥卻想到了發明一種添加劑——一種可以掩蓋苦味的調味劑,他就是美國商人克拉姆。

1992年,克拉姆的妻子給他生了一個小女兒哈德莉,但是一個早產的小嬰兒出現了腦部癱瘓、間歇性肌肉痙攣發作的症狀,每天必須服4次苯巴比妥藥水。如果藥吃得不夠,她的病就會持續發作。每天給哈德莉喂藥,她不是嘔吐就是把藥噴出來。克拉姆回憶道:“那段日子,我們基本上每周都在急診室度過。”

為了安慰病痛的小女兒,每次喂完藥,他都盡量抱著她玩耍,並且給她吃糖和水果泥。他發現,女兒雖然還在為剛才吃到嘴裏的苦藥而哭泣,但一看到香蕉,含淚的小眼睛就泛起了光芒。

克拉姆辛酸地想:要是藥水的味道也像香蕉這麼吸引孩子就好了。

這個想法一冒出來,克拉姆興奮極了,他認為這個想法完全可行。於是他回到父母開的藥店裏,開始嚐試著調試不衝淡藥量、不影響藥效的無害添加劑。經過無數次嚐試,終於,一種香蕉口味的調味劑被研製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