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一是指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一是指在某種範圍裏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權威,權威的淵博學識和不容置疑的地位對維持人類社會的正常運轉具有重要意義。
權威在各行各業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使人們對他們普遍懷有崇敬之情,一聽說是某某方麵的權威,便會肅然起敬,這是十分正常的。但如果這種崇敬演變成迷信,那不僅不正常,甚至是十分有害的。因為當我們對權威產生迷信時,便會習慣於他們的觀點,不假思索地以他們的標準為標準來考察問題。這時,即使產生了一些創新的設想,往往也會由於違背了權威的定論或沒有得到權威的認可而輕而易舉地自我否定掉。
美籍華裔生物學家徐道覺有一次和學生們做實驗,他的一位助手不小心配錯了溶液。這種溶液最容易使細胞脹破,當將其倒進胚胎組織時,在顯微鏡下徐道覺無意中發現染色體溢出後的鋪展情況良好,染色體的數目也清晰可見。這一過程,正是獲得觀察人類染色體數目的最佳途徑。可是他盲目地相信美國著名遺傳學家潘特在其著作中提到的既然大猩猩、黑猩猩的染色體都是48條,可以推斷人類的染色體也是48條的錯誤理論,根本沒有去計算染色體數目。因而,錯失了一次本該屬於他自己的重大發現的機會。後來,另一位美籍華裔生物學家蔣有興,也采用這種方法發現人類的染色體是46條。
事實上,“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權威隻是一個階段的權威,並非萬能的。即使科技泰鬥也不可能永遠正確,科技史上的許多事例都說明了這一點。比如,大發明家愛迪生曾寫過幾篇關於交流電的論文,在文中他斷言交流電太危險了,不適合家庭使用,直流電是唯一途徑;大名鼎鼎的牛頓也曾提出了“行星都是在某種外來的第一推動力的作用下,由靜止開始運動”……
雖然在現實社會中必須有權威存在,但權威所說的話,並非句句都是真理,權威也會說錯話,做錯事;世上沒有永遠的權威,再大的權威,他的學說也會陳舊,他的力量也會消逝,我們不能對他們產生迷信,被權威牽著鼻子走,否則人類社會便不會向前邁進。古話說得好:“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打開星光燦爛的科學史冊,凡是有所作為的科學家,無一不具有勇敢地突破權威定式的精神。一部科學技術史的形成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推翻、否定權威的過程。
傑出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就是一位敢於大膽懷疑權威,勇於探索真理的人。當時,世界地質學權威們彙聚中國,在考察了我國的地質構造後,得出了中國是一個貧油國的結論。而李四光不迷信權威,大膽對權威們的定論提出異議。他克服了來自權威們的阻力和落後的研究條件等難以想象的困難,在對我國的地質結構進行深入研究後,預言我國石油的遠景將十分輝煌,這為後來的大慶、大港、勝利等油田的相繼發現奠定了理論基礎。
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懷疑不能見真理。”縱觀古今中外曆史,創新常常是從推翻權威開始的,或者說,敢於提出推翻權威,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行為。
世界最大的電子計算機公司之一IBM公司,有一條寶貴的經驗就是不錄用恭順的人。IBM公司第二代領導人沃森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經營者,他深有體會地說:“最容易使人上當受騙的,是那些言聽計從、唯唯諾諾的人。我寧願用那些脾氣不太好,但是敢於講真話的人。”
在接受別人所謂的“板上釘釘”的道理時,要敢於提出相反的思路。記住:永遠不要被權威人士所嚇倒。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隻有勇敢地向權威說“不”,衝出思想的重圍與禁錮,才能開創不尋常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