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歲月滄桑天安門!天運人事盡其中(8)(2 / 3)

除夕,是紫禁城裏最熱鬧的一個晚上。隻有在這時,宮內外鞭炮齊鳴,各房內外香煙繚繞,整個紫禁城一片燈火輝煌,紫禁城裏才出現了一點難得的生活氣息。為了製造一種新年的氣氛,宮中所有的香爐裏都點燃了鬆柏枝,飄散出一種特別的清香,這叫作“火區歲”。

除夕的時候,皇帝還要點燃特製的名香,舉行封筆典禮,向使用了一年的禦筆致敬。在除夕封筆到元旦開筆的一段時間內,皇帝是不能動筆寫字的。

元旦子時,皇帝在養心殿東暖閣的“明窗”(也就是後來“垂簾聽政”的地方)舉行開筆儀式。這時由皇帝親手點燃案上的蠟燭,打開筆,把筆在吉祥爐上薰一下,然後先用朱墨,再用黑墨,分別寫上幾句吉祥的話,以祈一歲之福。此後皇帝還要瀏覽新曆書,以寓“授時省歲”之意。開筆用的筆也是特製的,筆端上鐫著“萬年青”三字。開筆標誌著皇帝一年的政事又開始了。

在元宵節期間,除了傳統的觀燈、看戲之外,乾隆年間還在同樂園開設買賣街,模仿民間的集市貿易取樂。買賣街上應有盡有,開店的全由內監充任。開市後,先讓王公大臣前往購買,到傍晚時,才放內宮女眷們進宮買貨。有時皇帝進街,一時興起,也要和店小二討價還價,甚至“口角”一番,才買一兩個小物什而去。有一次乾隆攜愛女和孝公主同遊買賣街,當時公主已經許配和?之子為妻。遊買賣街時恰好和?在街上值班。公主看中了一件大紅夾衣,乾隆便對她說:“可向汝丈人索之。”於是和?掏了28兩白銀買下了這件衣服。

到正月二十日前後,皇帝舉行開寶禮,各官署行開印禮,年假結束,新一年的政事又正式開始了。

第三節 高牆深池承天運,金鑾寶座多少事(三)

承天門內,英宗廢殉葬

宮廷內實行宮妃殉葬,這是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一項很野蠻的製度。這項規製由來已久。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時,首創明朝宮妃殉葬的成例,以後成祖、仁宗、宣宗去世,都有一些宮妃殉葬,諸王以及勳戚大臣也加以效法。這種製度極為殘酷。

大概正因為如此,所以殉葬的細節始終秘不外傳,從而在中國的史籍中難以尋找發現。但朝鮮《李朝實錄》卻給後人留下了詳細的記述。

朝鮮女子韓氏,被選送太宗皇帝為妃。太宗死,與另一朝鮮女子崔氏同時被殉葬。殉葬時她的乳母金黑在場,目睹了這悲慘的一幕:

“帝崩,宮人殉葬者30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以頭納套中,遂去其床,皆雉經而死。韓氏臨死顧謂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語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與崔氏俱死。”

雖然殉葬的宮妃大多死後得到名分上的追贈、追諡,殉葬者也被讚揚為“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這隻不過是統治者為殘酷的行徑塗脂抹粉。

殉葬製度後來被明英宗明令廢除。

明英宗朱祁鎮生於公元1427年11月11日,他是由一名不知姓名的宮女生下的。9歲時正式登基。公元1449年,率兵親征,在土木堡遭失敗而被敵軍所俘。後被放回,七年後複辟執政。

天順八年(1464)元月初二,明英宗身體欠安,臥床不起。初六,皇太子登文華殿攝事。大臣們料到情況不妙,暗中盤算皇上的後事。

元月十六日,英宗口授的遺詔送到內閣潤色。閣臣彭時讀罷,已是泣涕橫流,悲愴不能自製。誰也沒想到,皇上竟在遺詔中明令從自己開始廢止宮妃的殉葬!這大慈大仁的嘉行懿德,在最後為英宗本不出色的形象添上了光彩的一筆。

第二天,英宗平靜地離開了他前後主宰20餘年的大明帝國。

一書匿名驚朝野,口幹肚饑諸臣跪

天安門內的紫禁城外殿,有一座太和門。在明朝時,這裏叫奉天門。明武宗宦官劉瑾專權時,發生了震驚朝野的匿名書事件。

正德三年(1508)夏六月壬辰,明武宗朱厚照禦奉天門早朝聽政。

六部九卿等文武官員由鴻臚官員引入午門,齊集奉天門前的金水橋南北,分五府、六部和各司按順序輪班奏事。

早朝罷,群臣叩頭拜起將要退朝之際,忽然在禦道上發現匿名書一封。信的內容為指責司禮監太監劉瑾的種種不法罪行。禦史即將匿名書上呈武宗皇帝閱覽,不料隨即被劉瑾知曉。劉瑾對於揭露他不法罪行的匿名書事極為惱怒,決定報複,以殺眾大臣不滿他的氣焰。他假傳聖旨扣留群臣,命令不得退朝,命百官跪伏奉天門前,威逼群臣說出誰是書寫匿名書者,並肆意辱罵翰林、禦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