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歲月滄桑天安門!天運人事盡其中(10)(2 / 3)

三月二十四日,牛金星主持處斬大明皇室禁軍武職員500餘人。與此同時,大順高層領導的內訌也表麵化:

李自成與劉宗敏離心;李自成懷疑以至殺害了最有政治頭腦與戰略才幹的大將李岩,種下失敗禍根。

李自成重用華而不實、大言浮誇的牛金星;信任詭秘善變的宋獻策,對手下的大將們日益疏遠。

李自成置山海關的危險於不顧,大敵當前,卻在紫禁城裏享樂起來。

大將李岩進北京後,提出了四大對策:

一、掃清六宮,修葺皇城,而後擇日正式稱帝典禮;製定禮法;禁止任意毀壞。

二、故明皇室除死難歸降官員外,宜查清政行,分為三等:貪官追產入官,抗命為敵者定罪,清廉者免刑。

三、各營兵馬應退守城外守(要)塞之地,聽命出征;借住民居,恐失民心。

四、應招撫吳三桂部,許以父子封侯;應封大明太子為王爵,為明室守宗庫,世代襲之……若如此,“則一統基業可成,幹戈之亂必息”。

在當時條件下,這是最高明的戰略與政策主張了。可惜李自成不但不予以采納,反而認為李岩有野心,最終竟殺害了這位忠臣。

這樣,李自成的失敗也是必然的了。

很快,守在山海關的吳三桂率兵圍攻北京城。

李自成一麵命令劉宗敏、李過、李岩等將領統兵出城布陣以應吳軍;另一方麵令牛金星、宋企郊等人加速籌備登極大典。劉宗敏等遵令於北京城下連兵18營,與吳軍展開了城下之戰。但出師不利,被吳三桂連拔8營,劉宗敏負傷敗回,損失軍士2萬。大怒之下,李自成將吳三桂全家30餘口殺於北京,然後西撤。

且說李自成殺了吳門人命,卻沒有嚇退吳三桂,心中感到一種不祥的預兆。

城外依舊殺聲連天,戰鼓連響。

皇城裏的老營中,卻在密議一件大事。

李自成與牛金星、宋獻策在商議天命何在?

宋獻策說:“大順天子王氣發於西,而成於北,再固於西。當在北京稱帝而後撤西安立都,後當大業再起。”

牛金星點頭稱是。他是大順朝丞相,當然讚成稱帝。他附和說:“時間雖緊,但大事不可省減。明日即行稱帝,而後大軍護駕南下……”

李自成心頭也縈繞著一個帝王夢。西安稱王,那隻是開頭,最終是成帝業。李自成也不例外。李自成信天命。他自小就知道陰陽家認定李氏祖墳是大貴之地。那年狠毒的崇禎派人搗了他家祖墳,見到了一條長角的蛇在墓前草中遊動,而且發現人骨上已長出了長長的白毛!角蛇,就是龍。骨長毛,即王氣已生。加上後來的“十八子主神器”的讖語。他認為自己就是天子命!

這個儀式當完成在北京――這是宋獻策的測算。

那就北京吧。本來這事早該辦了,硬是讓吳三桂小子攪得一團糟。

經過匆忙準備,李自成於北京稱帝了。

甲申年四月二十九日午時,北京紫禁城內武英殿。盛大而忙亂的登極稱帝儀式開始。儀仗、傘蓋、斧鉞、金瓜……全都零亂不整,隻是一片明黃色閃耀。金鍾齊鳴,淨鞭三響,司禮大臣高頌:

“大順天子登極――!”

李自成從儀仗夾道的紅氈中前呼後擁地入殿而來。他今天罕見的脫掉了青布長衫與氈笠,一身皇帝裝束。他頭戴天平冠,身穿大龍袍,足穿厚底靴。

然而,這身裝束使他感到渾身不自在。進殿時不知為什麼一個踉蹌,差點跌倒。左右扶起,均不敢說話――按照天兆,這是不祥兆頭,李自成沒理會,徑直走上龍椅坐定。

“百官朝拜!”司禮大臣又高喊。

一片亂哄哄的叩拜,就像一片鄉民向菩薩叩頭一般,哄哄嗡嗡,你起我伏。這種朝儀不經訓練,又怎能整齊。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為了訓練稱帝禮儀,令人整整花了兩個月呢。大順軍入京以來,何曾有機會認真訓練這玩藝兒,亂是自然的。

亂了一陣,百官分文武兩列站定。

再後是封高氏為皇後,並封百官。

下來應是祭天地大禮――天子,天的兒子,稱帝時自然要隆重祭天祭地定國號……

然則李自成實在不耐了。他招手將司禮叫到近前,煩躁地命令:“散朝!丞相代祭天地!”

“散朝――!丞相代祭天地――!”司禮像狗一樣立即照樣傳誦。這是舊明朝的司禮大臣,降官,哪敢多言。

還有許多儀式沒有完成就散了……

李自成將一身使人不勝累贅的天子行頭摔掉,換上青衫氈笠,頓覺爽快。他立即將大臣們聚到老營,布置明日撤退諸事……

當天深夜,北京城中騎使飛入街巷高喊:

“大順天子聖諭:居民等人立即出城,以避清災!”……這是李自成離開北京前,為北京民眾著想而發的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