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動公車上書的同時,康有為還策動禦史、翰林院編修等一批中級官員向朝廷上書。經康有為的鼓動和在舉人們上書熱潮的推動下,一批中下級官員也紛紛聯名上書,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為翰林院編修李桂林等156名中下級京官聯名的上書,這樣大規模的京官聯名上書在清代曆史上是少見的。
保國保種
由於亡國危機不斷加深,“膠、旅、大、威相繼割棄”,然而還有不少士大夫醉樂酣嬉、不識不知,因而康有為感到應該將分散的團體集中起來,“成一大會,以伸國憤”,使“愛國之忱,當為天下所共與”,將更多的知識分子吸引到維新變法運動中來。其時江南道監察禦使李盛鐸來拜訪康有為時,也主張成立一個大的學會,以團聚天下之英才。因而康有為約請李盛鐸一起來作為發起人共同成立“保國會。”
康有為草擬了《保國會章程》,共30條,其要點有以下幾方麵。
一、成立保國會的目的:“本會以國地日割,國權日削,國民日困,思維持振救之,故開斯會,以冀保會,名為保國會。”
二、保國會的宗旨為“保國、保種、保教”,即保國家之政權土地、保人民種類之自立、保聖教之不失。
三、保國會要盡力講求內政外交等方麵變法事宜。
四、保國會在京師和上海成立保國總會,各省各府成立分會,以地名冠之。
經過康有為、梁啟超、麥孟華等人的多方聯絡,保國會於1898年4月17日在北京粵東新館召開了成立大會。
是日來參加保國會成立大會的官員和舉人達200餘人,“上自二三品大員,詹翰道科,各部員郎主事各官,下至公車會試之人,下及於在京之行商坐賈,無人不集”。粵東新館後麵的戲樓坐滿了前來開會者。眾人公推康有為演說。
康有為登上舞台,英氣逼人的目光向全場掃了一眼,然後慷慨激昂地大聲說道:“吾中國四萬萬人,無貴無賤,當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如籠中之鳥,牢中之囚;為奴隸,為牛馬,為犬羊,聽人驅使,聽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變。加以聖教式微,種族淪亡,奇慘大痛,真有不能言者也。”一幅令人怵目驚心的亡國慘圖頓時展現在眾人麵前,不少的人感到熱血奔湧,呼吸急促,心跳肺張,也有的人一念及亡國的奇慘大痛,心中一酸,熱淚湧出眼眶。
康有為接著曆數了半個世紀以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他指出,中國在與外國的衝突中屢遭失敗,士大夫應該負擔相當的責任,因為他們固步自封,不能看到外國的科技長處,不敢向外國學習,以致中法戰爭後,康有為提出變法維新,也無人呼應。直到甲午戰敗後,士大夫的愛國心才開始覺醒,但是朝廷卻沒有進行任何積極的變法改革,以致國勢日弱,“二月以來,失地失權之事已20見(件),來日方長,何以卒歲?”他沉痛地指出:緬甸、安南、印度、波蘭等國亡國的命運很快就要降臨中國頭上。他針對那種對亡國抱著僥幸心理的人說道,中國一旦被瓜分亡國,其命運將會很慘,外國人既不可能給中國人以官職,也不會給予功名,甚至連當和尚都不可能,因為亡國後連地廟將被毀而不存在。說到這裏,康有為感到一陣抽心的疼痛,不禁淚隨聲下,在場的不少受其感梁,也淚流滿麵,甚至泣不成聲。
康有為進一步尖銳地指出,亡國大禍迫在眉睫,而政府當局卻不能挽救危亡,惟一的希望就是寄托在士大夫身上。
孟子曰:“國必自伐然後人伐之”,故割地喪權之事,非洋人之來割脅也,亦不敢責在上者之為也,實吾輩甘為之賣地,甘為之輸權。若使吾四萬萬人皆發忿,洋人豈敢正視乎?而乃安然耽樂,從容談笑,不自奮勵,非吾自賣地而何?故鄙人不責在上而責在下,而責我輩士大夫,責我輩士大夫義憤不振之心,故今日人人有亡天下之責,人人有救天下之權者。
今吾中國以無動為大,無一事能舉,民窮財盡,兵弱士愚,好言安靖而惡興作,日日割地削權,命門火衰矣,冷矣,枯矣,縮矣,將安危矣……
康有為因為太激動了,聲音有些顫抖和嘶啞。他停頓了一下,然後以鏗鏘有力的一段話結束演講:“今日之會,欲救亡無他法,但激勵其心力,生長其心力,念茲在茲,則爝火之微,自足以爭光日月。基於濫觴,流為江河。果能四萬萬人人人熱憤,則無不可為者,奚患於不能救。”
在場的每一個聽眾都為康有為真誠的愛國激情和雄辯的口才所打動,都紛紛起而發言,無不慷慨激昂。
保國會的成立在北京城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康有為的演說也深受愛國士人的歡迎,根據在場記錄的演說辭在士大夫中不脛而走,很快就傳抄到中國其他的各大城市。
4月21日,康有為、梁啟超等在達智橋胡同河南會館召開了保國會第二次大會,人數逾百,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都在會上發表了演講,號召大家各盡其聰明才力所能及者,奮起保國救國,群開學會,講求救亡之道。其後,在康有為的主持之下,保國會又在貴州會館舉行了第三次大會,到會者也達百餘人。保國會的成立和幾次大會的召開對於北京城的愛國救亡運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受保國會的影響和啟發,各省人士相繼成立保滇會、保浙會、保川會等群眾愛國組織,參加者皆超過百人。
保國會自身難保
保國會成立後聲勢日大,康有為、梁啟超等成為京城中十分活躍的人物和人們議論的中心。近十年來,康有為“憂時七上皇帝書”,出版各種“異端”著作,組織學會,創辦報紙,到處進行宣傳演說,呼籲維新變法,猛烈抨擊朝廷中的頑固守舊派,指責他們老朽昏庸、鼠目寸光、貪財好事。因此守舊派官僚對此十分反感,恨康有為入骨,一再要求逮捕和處死康有為。當康有為等人正在高興保國會的成立的成功和效果顯著時,守舊派官僚們也開始進行有力的反擊。榮祿放言恫嚇說:“康有為立會保國,現放著許多大臣未用,即使亡國尚不勞他人也。其僭越妄為,非殺不可。你們如果有相識入會者,令其小心首領可也。”徐桐於4月16日晚,將保國會的發起人李盛鐸找去訓斥一頓,不準他與康有為等大逆不道之人往來。次日,保國會成立,作為保國會發起人的李盛鐸卻遲遲不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