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本篇圍繞征討匈奴問題展開三輪辯論。第一輪討論匈奴的難易,大夫從城池、兵器、糧食、禮義、智慧各個層麵,力證漢家征伐匈奴之易,而文學則強調征討匈奴之難。第二輪辯論漢武帝伐匈奴的功過,大夫充分肯定漢武帝征討不義的匈奴,認為是“聖王累年仁義之積”,文學認為應該效法聖王以道德感化遠人的方式,提出在戰勝之後就應該退修仁義,不宜窮兵黷武。第三輪討論要不要繼續征伐匈奴,大夫認為要為漢家萬世子孫考慮,根絕國家的外患,文學則舉亡秦為例,說明戰爭不僅帶來長治久安,反而可能導致國家滅亡。
大夫曰:“匈奴無城廓之守,溝池之固,修戟強弩之用,倉廩府庫之積,上無義法,下無文理,君臣嫚易,上下無禮,織柳為室,旃廗為蓋。素弧骨鏃,馬不粟食。內則備不足畏,外則禮不足稱。夫中國天下腹心,賢士之所總,禮義之所集,財用之所殖也。夫以智謀愚,以義伐不義,若因秋霜而振落葉。《春秋》曰:“桓公之與戎、狄,驅之爾。”況以天下之力乎?”
【注釋】
廓:通“郭”,外城。
溝池:指護城河。
修:長。
義法:禮義法則。
文理:文教理規。
嫚易:輕慢。
織柳為室:紡織柳條作為房屋。
旃廗為蓋:用氈席做屋頂。旃,通“氈”。廗,通“席”。
素弧:不加修飾的木弓。骨鏃:用獸骨做的箭頭。
不粟食:不用穀子喂。
總:聚合。
殖:繁殖。
振:振動,振擊。
桓公之與戎、狄,驅之爾:《春秋公羊傳·莊公三十年》:“齊人伐山戎。此齊侯也,其稱人何?貶。曷為貶?子司馬子曰:‘蓋以操之為已蹙矣。’此蓋戰也,何以不言戰?《春秋》敵者言戰,桓公之與戎狄,驅之爾。”大夫征引《公羊傳》,是說漢家與匈奴不是對等的敵手,而應該像當年桓公驅逐山戎一樣,將匈奴趕走。
【譯文】
大夫說:“匈奴沒有內城外郭的防守,沒有護城河的固壘,沒有長戟強弩的兵器,也沒有倉廩府庫的積蓄,他們上無禮義法則,下無文教理規,君臣輕慢,上下無禮,編織柳條為房屋,用氈席做屋頂。他們的兵器是沒有修飾的木弓和用獸骨製作的箭頭,馬不用穀子喂。在國內他們的防備不足畏懼,在國外他們的禮俗不足稱道。中國是天下的中心,為賢士聚合之處,禮義彙集之所,財用繁殖之地。以智慧的中國謀伐愚蠢的匈奴,以仁義的中國討伐不義的匈奴,就如同秋霜掃落葉一般。《春秋公羊傳·莊公三十年》說:‘齊桓公討伐戎狄,不過是將戎狄驅逐而已。’何況漢家是以天下之力征討匈奴呢?”
文學曰:“匈奴車器無銀黃絲漆之飾,素成而務堅,絲無文采裙褘曲襟之製,都成而務完。男無刻鏤奇巧之事,宮室城郭之功。女無綺繡淫巧之貢,纖綺羅紈之作。事省而致用,易成而難弊。雖無修戟強弩,戎馬良弓;家有其備,人有其用,一旦有急,貫弓上馬而已。資糧不見案首,而支數十日之食,因山穀為城郭,因水草為倉廩。法約而易辨,求寡而易供。是以刑省而不犯,指麾而令從。嫚於禮而篤於信,略於文而敏於事。故雖無禮義之書,刻骨卷木,百官有以相記,而君臣上下有以相使。群臣為縣官計者,皆言其易,而實難,是以秦欲驅之而反更亡也。故兵者凶器,不可輕用也。其以強為弱,以存為亡,一朝爾也。”
【注釋】
銀:白銀。黃:黃金。絲:絲綢包裹。漆:漆刷。
素成:以樸素本色製成。務堅:務求堅固。
文:同“紋”,花紋。采:色彩。裙:裙子。褘:蔽膝。曲襟:交領。
都成:以整幅布匹做成。務完:力求完好。
刻鏤:雕刻。奇巧:奇技巧藝。
綺繡:刺繡花紋圖案。淫巧:過於精巧。貢:貢品。
纖綺羅紈:有花紋的絲織品。
事省:事務簡單。致用:耐用。
貫弓:即彎弓,拉滿弓。
資糧:物資糧食。案首:食案之上。
支:支持。
因:憑借。
指麾:即指揮。
篤:厚。
文:文書。
刻骨:在獸骨上刻符記事。卷木:編聯木簡。木,原作“衣”,據盧文弨、張敦仁說校改。
有以相記:有記事的工具,即刻骨卷木。
兵者凶器,不可輕用:《老子》第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尉繚子》等文獻中都有關於“兵者凶器”的論述,說明這是戰國秦漢人的共識。
一朝:頃刻之間。
【譯文】
文學說:“匈奴的車輛、器具沒有白銀、黃金、絲綢、油漆的裝飾,用材料的樸素本色製成,務求堅固,絲綢衣服沒有花紋、彩色、裙子、蔽膝、交領之類的製作,用整幅布做成,力求完好。男子漢沒有雕刻之類的奇技巧工之事,也沒有宮室和內城外郭之類的建築工程。女子沒有刺繡花紋圖案之類的過於精巧的貢品,也沒有紡織花紋絲絹的勞作。事務簡省而耐用,容易做成而難以壞掉。匈奴雖然沒有長戟強弩,但他們卻有戰馬良弓;家家有準備,人人有事做,一旦有緊急情況,挾弓上馬就可以戰鬥。物資糧食雖然不見於食案,但可以支持幾十日的口糧,他們憑借山穀作為自己的城郭,憑借天然的水草作為自己的倉廩。法令簡約,易於辨別,要求很少,易於提供。因此匈奴刑罰減省,人們卻不違犯,長官指揮,人們就服從命令。他們慢於禮節,卻厚於信用,文書簡略,卻辦事迅速。因此他們雖然沒有禮義書籍,隻是在獸骨上刻符記事,卷起木簡為書,但是百官有記事的工具,君臣上下有互相傳達信息的方法。群臣為朝廷出主意,都說討伐匈奴容易,其實很難,因此秦朝想驅逐匈奴,結果反而自己滅亡。因此戰爭是凶器,決不可輕易用它。戰爭使強者變成弱者,使生者變成死者,也就是一個早晨的事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