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本篇討論天人感應學說中的災異問題。春秋公羊學大師董仲舒以陰陽五行學說來解說《春秋》,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天人感應理論,漢家以這套天人感應學說作為國家意識形態。在本篇中,大夫向文學提出兩個關於天人感應學說的尖銳問題:一是按照五行相勝理論,金得火則死;而按照五行與十二地支相配的學說,金生於火。為什麼這兩種說法相互矛盾?二是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理論,春夏為施行德政的季節,秋冬是實施刑罰的季節,這說明德政與刑罰二者不可偏廢,為什麼文學隻片麵強調德政而不談刑罰?文學對第一個問題沒有正麵回答,采取了虛晃一槍的敷衍方法。關於第二個問題,文學認為根據天人感應學說,德始終占據主導地位,刑罰對德政僅起到輔佐作用。
大夫曰:“巫祝不可與並祀,諸生不可與逐語,信往疑今,非人自是。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日月在天,其征在人,災異之變,夭壽之期,陰陽之化,四時之敘,水火金木,妖祥之應,鬼神之靈,祭祀之福,日月之行,星辰之紀,曲言之故,何所本始?不知則默,無苟亂耳。”
【注釋】
巫祝不可與並祀:巫以舞降神,祝向神靈禱告,兩者職責不同。
逐語:相隨一起討論問題。逐,相隨。
稽:考查。
夭:夭折。壽:長壽。
敘:通“序”,順序。
妖:凶兆。祥:吉兆。
紀:運行軌道,條理。
曲言:片麵言論。故:緣故。
【譯文】
大夫說:“巫與祝不可以一起參與祭祀,諸位儒生不可以與他們一起討論問題。他們迷信往古聖王,懷疑當今明君,否定他人,自以為是。其實談論古代的人應該考察當今,探討遠處的人應該合於近處。日月在天上,但它們的征兆卻在人間。災異的變化,短命長壽的期限,陰陽的變化,春夏秋冬四時的順序,水火金木土運行的終始,凶兆與吉兆的感應,鬼神的靈異,祭祀的福佑,日月的運行,星辰的軌跡,片麵言論的緣故,諸如此類,它們的起始在什麼地方?如果不知道答案就保持沉默,不要隨便擾亂人們的視聽。”
文學曰:“始江都相董生推言陰陽,四時相繼,父生之,子養之,母成之,子藏之。故春生,仁;夏長,德;秋成,義;冬藏,禮。此四時之序,聖人之所則也。刑不可任以成化,故廣德教。言遠必考之邇,故內恕以行,是以刑罰若加於己,勤勞若施於身。又安能忍殺其赤子,以事無用,罷弊所恃,而達瀛海乎?蓋越人美蠃蚌而簡太牢,鄙夫樂咋唶而怪韶濩。故不知味者,以芬香為臭,不知道者,以美言為亂耳。人無夭壽,各以其好惡為命。羿、敖以巧力不得其死,智伯以貪狠亡其身。天災之證,禎祥之應,猶施與之望報,各以其類及。故好行善者,天助以福,符瑞是也。《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好行惡者,天報以禍,妖災是也。《春秋》曰:‘應是而有天災。’周文、武尊賢受諫,敬戒不殆,純德上休,神祇相況。《詩》雲:‘降福穰穰,降福簡簡。’日者陽,陽道明;月者陰,陰道冥;君尊臣卑之義。故陽光盛於上,眾陰之類消於下;月望於天,蚌蛤盛於淵。故臣不臣,則陰陽不調,日月有變;政教不均,則水旱不時,螟螣生。此災異之應也。四時代敘,而人則其功,星列於天,而人象其行。常星猶公卿也,眾星猶萬民也。列星正則眾星齊,常星亂則眾星墜矣。”
【注釋】
江都相董生推言陰陽:《史記·儒林列傳》載:“今上即位,為江都相。以《春秋》災異之變推陰陽所以錯行。”江都,即今揚州。董生,董仲舒,為春秋公羊學大師。
父生之,子養之,母成之,子藏之:《春秋繁露·五行對》載董仲舒曰:“是故父之所生,其子成之;父之所長,其子養之;父之所養,其子成之;諸父所為,其子皆奉承而續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盡為人之道也。”
故春生,仁;夏長,德;秋成,義;冬藏,禮:《春秋繁露·五行對》載董仲舒曰:“水為冬,金為秋,土為季夏,火為夏,木為春。春主生,夏主長,季夏主養,秋主收,冬主藏。藏,冬之所成也。”
則:則法。
任:用。化:教化。
邇:近。
恕:推己及人之謂恕。
赤子:初生的嬰兒。
無用:指征服北方荒漠之地。
罷弊:指人困財乏。罷,同“疲”。所恃:所依靠的人力和財力。
瀛海:大海。
美:作動詞用,以之為美。簡:輕視。太牢:古代祭祀宴會時,牛、羊、豕三牲具備為太牢。蠃,通“螺”。原作“羸”,據王利器說校改。
鄙夫:粗鄙的人。樂:喜歡,愛好。咋唶:大呼小叫。怪:以動詞,以之為怪。韶濩:商湯音樂,此處指代高雅音樂。
羿、敖以巧力不得其死:《論語·憲問》載南宮括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羿,後羿,古代傳說中有窮國君,神箭手。《離騷》:“羿淫遊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敖,通“奡”,古代傳說人物,夏代寒浞之子。巧,原作“功”,據張敦仁說校改。
智伯:即荀瑤,春秋末年晉國執政正卿,聯合魏、韓二家圍攻趙氏。後趙襄子派人策反魏、韓,趙、魏、韓三家聯合消滅智伯。貪狠:原作“貪狼”,據王利器說校改。
禎祥:吉兆。
及:趕上,得到,此處指回報。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見於《周易·大有卦》及《係辭上》。
應是而有天災:《春秋公羊傳·宣公十五年》說:“上變古易常,應是而有天災。”應,感應。是,指人間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