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傾談十:胡蝶——戒不掉做自己(3 / 3)

放在現今,潘有聲也是個不多見的暖男,他溫良的美好性情,深知一個婚姻的約定,遠不比對她的愛護來得實際。她若能快樂,他便知足。從最初相識,就是這樣。

這樣的愛情,真美好,免了胡蝶的憂,給了她最好最快樂的生活狀態,也因此讓她進入事業的又一個鼎盛期:從榮膺“中國影後”到在左翼電影潮中大顯身手;從主演《姊妹花》轟動全國到周遊歐洲列國,而這些時候,都有潘有聲默默的陪伴和跟隨。他自己的事業,也進入到一個極良好的狀態,從茶葉部普通雇員到理財有方的洋行總經理,他不過隻用了一年的時間。難能可貴的是,即便有了這樣的職務轉換,他也依然保持天性裏的溫文爾雅。

在那段相處的日子裏,愛她勝過愛自己的潘有聲,逐漸成了她的精神支柱,所以,當父親身患絕症即將離世時,她為了滿足父親的心願決定與愛她的這個男子結婚。

年月日,在位於上海九江路和江西路口的一座教堂裏,她和他終於結束了他們馬拉鬆似的愛情,舉行了令人豔羨的結婚典禮。婚後不久,他們移居香港,以為一切紛爭都結束了,可以不再管戲裏戲外的是是非非了。

沒想到,這一生的災難是非才剛剛開始。

電影是胡蝶傳奇的根源,但胡蝶傳奇的生活中並不僅僅隻有電影,她和國民黨特務頭子戴笠的那段抹也抹不掉的是是非非的往事也成了胡蝶生涯裏最傳奇中的一部分。

這段傳奇,像極了她演繹過的老電影,總嗞啦啦地響個不停,看完了還有回味,其間亦不乏各種驚心動魄。

和戴笠的真正糾纏不清,是從那箱珠寶丟失開始的。

那一年,她和潘有聲移居香港沒幾年,香港就淪陷了。作為曾經紅極一時的上海灘明星,自然逃不脫日本人的眼睛。很快,日本人就親自登門邀請胡蝶赴東京拍攝《胡蝶遊東京》的紀錄片,以示宣揚所謂的中日友善。胡蝶自是知道直接拒絕是不明智的,急中生智中稱自己有孕在身,巧妙地躲過了這一劫。她,開始意識到香港是一個危險地帶,有了盡快離開的打算。

終於,在年他們一家得到了東江遊擊隊的幫助到達了重慶,並借住在中學同學林芷茗的家中。隻是,那時的胡蝶怎麼也不會料到,她人生中那段無可奈何的屈辱在這一刻深種。

在從香港回到重慶時,胡蝶將她前半生的積蓄打包成個箱子托人運往內地,誰知珠寶在半路丟失,得知消息的胡蝶大病一場。而這事被垂涎胡蝶已久的戴笠得知,自然是喜之不盡,認為是天賜良機。為了贏得胡蝶的好感,戴笠先是百般安慰,然後又信誓旦旦地保證要破案。於是,他將與之有嫌疑的楊惠敏和她的情夫抓來嚴刑拷打,得知的確是土匪搶劫之後,又派一批強幹的辦案人員赴廣東全力偵破劫案。隻是,由於兵荒馬亂,劫匪如麻,任憑他有通天之能,也是無法偵破。

戴笠,於是情急之中心生一計,按胡蝶開的丟失珠寶、衣物的賬單,派人去外國購置,然後謊說是追回了一部分財物。胡蝶是見過世麵的女子,看見戴笠追回的寶物並不是自己的原物,卻也不聲張,隻淡淡地說了些感激的話。不過,對戴笠而言,這也初步博得胡蝶的好感。為了達到自己徹底占有胡蝶的目的,戴笠又使出一招,派人打發潘有聲去雲南做生意,還給潘有聲發了商人夢寐以求的專員委任狀和滇緬公路通行證。潘有聲一走,戴笠再也按捺不住強行占有胡蝶的衝動。麵對戴笠強大的勢力,胡蝶知道反抗無用,她是從容淡定的人,雖痛苦難耐,也隻好違心順從。

自此,胡蝶開始了在重慶被幽禁三年的日子。

胡蝶被幽禁的日子看起來還是很富貴的。戴笠為了不讓胡蝶對潘有聲有負疚感,就讓胡蝶住進楊家山公館。胡蝶嫌公館的窗戶狹小,樓前景物不好看,戴笠馬上派人在公館前重建別墅,還從印度空運來胡蝶喜歡吃的水果,買來一大堆鞋子讓胡蝶選,甚至花費上萬的銀圓弄了個大花園,每天陪胡蝶在花園裏散步。

胡蝶每天透過洋房的窗子,看著這隔世的桃源,都會情不自禁地掉淚。她覺得自己已經死了,那個純潔的胡蝶沒有了,那個電影上風光的胡蝶沒有了,那個能與洋行丈夫過普通生活的胡蝶也沒有了。她現在隻剩下一具美麗的軀殼,沒有愛,沒有事業,什麼都沒有。

戴笠是愛胡蝶的,對胡蝶倒也真是體貼入微,這樣一個殺人不眨眼的特務頭子竟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麵!但是這樣的愛如果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也就成了很猥瑣的一種愛了。戴笠可不管這些,他要與胡蝶結婚,他逼迫著潘有聲與胡蝶離婚。

潘有聲迫於權勢,同意與胡蝶解除婚姻關係。然而,造化弄人,準備和胡蝶結婚的戴笠因飛機失事摔死於南京近郊,一切美夢即刻成為泡影。就這樣,心機用盡的戴笠最終還是沒能和胡蝶結婚。

胡蝶終於結束了被幽禁的日子,重新獲得自由。回到了丈夫潘有聲和孩子的身邊。可是,當一家人終於團聚在上海準備開始新的生活時,她猶豫了。

經過抗日烽火洗禮的上海,活躍著的是新一代更加年輕有為的女影星,上海電影的未來已經不再屬於她了。生活上,她與戴笠之間的關係,使她無法從容麵對從重慶等地重返上海的左翼影人,尤其是無法逃避一批有“隱私癖”的黃色報刊記者,加上好友阮玲玉悲憤自殺一事使她對“人言可畏”更增添了一份恐懼。經過一番慎重的討論,胡蝶和潘有聲決定攜一雙兒女去香港發展。

到香港後,潘有聲創辦了以生產“蝴蝶牌”係列熱水瓶為主的興華洋行。胡蝶傾注了全力,輔佐潘有聲從事經營。隻可惜,這種苦盡甘來、朝夕相處的生活隻持續了六年,潘有聲就病逝了。

丈夫的先她而去,使她始終無法擺脫孤獨和悲哀,對電影的思念一日濃似一日。

最終,於年,在親友的鼓勵下,已年過半百的胡蝶加盟到邵氏公司,回到了闊別十年的電影界重鑄輝煌。

年,胡蝶移居加拿大的溫哥華,並改名為潘寶娟。

寶娟是父母為她起的乳名,以潘為姓則表達了她對亡夫潘有聲的懷念之情。告別了影壇又身居異地的胡蝶,時常懷念著祖國,可是,她最終也沒有回來。與戴笠之間那段難以啟齒的往事,是橫亙在她與故鄉之間的一堵無形的牆,情感上的難堪使她邁不動回家的步伐。

年月日,翩舞人間近百年的胡蝶在溫哥華因病與世長辭,應她的要求,骨灰安葬在她深愛了一生的親人旁邊。

這位中國第一位“影後”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是:“胡蝶要飛走了!

溫暖你

素來,我敬仰智慧內斂的女性,在讀完關於胡蝶的種種信息後,這個溫潤如玉、一輩子都在堅韌地做自己的優質女性,就久久地留存在了我心間。

性格開朗的胡蝶,一直是個目標非常明確的女子,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要什麼;也會巧妙處理危機,即使身處幽禁之地,亦可做到難挨的“忍”,直到守得雲開見月明。她有明朗在心的睿智,知道在忍耐中,用時間化解一切解決不了的問題。時間可以留下傷痛,同樣可以療治心內的傷口。

好喜歡這樣性情的女子。

事實上,也隻有這種性情的女子,才可以在職場遊刃有餘、成鱝斐然;亦可將家庭經營有方,溫馨寧靜;更可在事業蒸蒸曰上時,做到忘我工作;亦可在事業達到頂峰時,做到急流勇退。

像,胡蝶這般。

做個懂得善待自己的女人,永遠不會為別人而活,更不會為了別人而傷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