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世俗人則不同。他們往往拿著這個想著那個,吃著碗裏的想著鍋裏的,處心積慮,機關算盡,在苦惱的漩渦裏掙紮。這樣的人活得這麼累,又怎麼會長壽呢?
如今的一些老年人,也不懂得感恩養生的道理。他們常認為自己奮鬥過、奉獻過,現在已退休了,就應該享福,心中缺少感恩之念。所以,稍有不周,就會怨天尤人,牢騷滿腹,感覺別人對不起他。這類老年人是急需培養自己的感恩之心的。
(1)感恩是一種健康的老年觀
人到老年,大都退出了工作崗位,已成為別人勞動果實的分享者,成為別人的服務對象。所以,對人對事應常懷感恩之心,常存感激之念,常有感謝之情。因為人和人之間有一種互利互惠的關係,以感恩的心態對待別人,別人才會以同樣的心態對待你。
(2)感恩是一種養心之道
養生不外乎生理養生和心理養生。心懷感恩的人,能更多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進而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健康長壽。心理專家認為,老人如保持舒暢的心情,體內新陳代謝和內分泌調節將處於良好狀態,能夠延年益壽。
(3)感恩是一種美好的人生態度
人生一世,心存感恩很重要。在家應感恩賦予我們生命的父母,在校應感恩教我們知識的老師,在單位應感恩支持你工作的領導和同事,在社會應感恩幫助、關心、愛護你的人……尤其是人到老年,對別人的服務更應懷著感激、感恩、感謝的情懷,這樣別人才樂於為自己服務。
(4)感恩是一種快樂幸福。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帶走人的也不是道路,而是人心。清晨起來對太陽感恩,因為它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對小草感恩,因為它給我們滿眼的綠意和陽光泥土的氣息;對林中的小鳥感恩,因為它們給了我們悅耳的歌聲;對父母感恩,因為他們給了我們生命和肉體;對老師感恩,因為他們給了我們燦爛的靈魂;對子女感恩,因為他們讓我們的精神和品行延續下去;甚至我們還應感恩於黑夜,它讓我們懂得光明的可貴;還可感恩於我們的敵人,是他們使我們領悟到世間友情的難得。一個人,懷揣著不盡的感恩之心,滿眼滿耳滿心都是美好的事物,還有什麼能讓他不快樂呢?
總之,要想健康長壽,就應常懷感恩之心。仰望星空,放眼宇宙,我們是一顆極其微小的塵埃,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間,還有什麼是割舍不掉的呢!
養生典範
魏慧,1941年生於江西金溪,國內外知名的按摩、針灸、導引專家與學者,新世紀醫學模式(生物-心理-社會和被動與主動相結合)的奠基人、倡導者,21世紀前沿交叉學科“全國無創痛穴療”學組的專家成員兼顧問,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美容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新型按摩創始人。
魏慧現已60多歲,但認識他的人都說他看起來也就50歲。對此,他感到非常欣慰,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對他研究成果的肯定。
通過幾十年的親身體驗受益匪淺,魏慧認為自己的保健養生之道,首要的一點就是:用平和、感恩的心態來麵對生活。
魏慧認為,養生方麵,食物是基礎,心理是根本。他曾數次經曆死亡的“洗禮”,尤其是25歲時經曆的那場劫難使他終身難忘。
當時,他是一名船員,突發了食物中毒,躺在床上多日不起,飲食不思、四體不支,轉眼間,從一個140多斤的血肉漢子瘦成了隻有70多斤的皮骨架子,人們看到他都感到害怕。那時候,他四處求醫四處失望,醫生們檢查之後隻是同情地說一句:“有錢就吃點好的吧!”這無疑是給他下了死亡宣判書,但他不甘心就這樣放棄。最終,他自學按摩術,自己把自己救活了。現在魏慧60多歲了,眼不花、耳不聾,體重正常,身體各項指標都很正常。
經曆了這次生死“洗禮”後,魏慧把一切都看得很透,如今他生活得很知足,也很幸福。他對一切充滿了感恩:“感謝我的父母賜予我生命,感謝國內外農民種的大米養活了我。我沒有種過田,卻吃著各種好大米;沒有織過布,卻穿著各種原料的好衣服。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從事著對全人類、千秋萬代有益的健康工作……有了感恩之心,便對一切很知足,知足便能常樂。”
其次,魏慧多年來還堅持做一些適量的運動。他自創了一套抗衰老益壽操,每天有空就做,早晚必須各做一次。他認為,這套操不僅能用於身體狀況的自我檢查,還有治療疾病、鞏固療效的作用。至今,他的眼角沒有魚尾紋,體檢兩眼的視力均為1.5。
再次,他還十分注重科學養生。魏慧認為,行為習慣決定著健康狀況,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遵循“生物-心理-社會和被動與主動相結合”的模式。比如每天適量的運動,飲食要注意多樣化,每天保證一袋牛奶或酸奶、一個雞蛋,適量攝入水果、幹果、黑芝麻食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