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會讓一個人成為生活的強者,愛因斯坦說,思考是成功的源頭。要想成功,就應該首先會思考。

有一位美國的作家,在提到童年的往事時,說到了下麵的事情:

在七歲的時候,有一天我和家人去玩具店。我被出售的組裝玩具吸引住了,便央求媽媽買。媽媽看了玩具後,覺得還不適合我,就對我說:“現在你不適合玩這種玩具,等過幾年再買給你。”可是,我對這種玩具非常喜歡,無論如何都想得到,便纏繞著媽媽。最終媽媽拗不過我,隻好把玩具買了下來。

當我回到家想急切地研究這個玩具時,卻發現把這個玩具組裝成功很困難。我失敗了很多次,便找媽媽教我組裝。媽媽卻拒絕了我的請求,她說:“玩具是你讓買的,你自己應該想辦法啊!”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有必要組裝成功,便不停地拆裝這個玩具,終於我把玩具組裝成功了。我很興奮,我第一次感受到思考鑽研的快樂。

這是一件不大的事,但對作家來說卻意義重大,這讓作家找到了思考的樂趣。要是他的媽媽當時答應幫他組裝那個玩具,這件小事就不會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以後也會遇到此類的事情不會遊刃有餘地應對而是張皇失措了。

思考是一件大事,思考能激勵人良好的情緒。思考會讓人有自信,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思考的時候還要去學習,並征詢別人的建議。牛頓說:“如果說我望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不但要思考,還要去學習。

哈佛人是無比推崇思考的精神,他們認為,獨立思考的能力遠勝於其他的很多能力。哈佛的學子們所指的獨立思考體現在進取和創新上,那些“閉門造車”是與哈佛人的理念不相符的。在哈佛的經理人課上,教授們會讓學生克服思維上的自閉現象,要善於思考和學習。隻有善於思考和學習,人才會變得聰明和強大。哈佛大學的教授們給提供了兩條見解:

其一,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熱衷於思考的人往往會很突出,通過不斷地思考會最終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就像是蘋果落地,千百年來人們一直習以為常,但隻有牛頓因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正是由於這種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得牛頓成為了科學史上具有影響力的人之一。

其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哈佛大學的教授們提議,在學習之前,先要去思考,不然會失去了學習的意義。不要學習中一有不懂就去問別人,這些時候,別人往往隻會給你一條魚,並不能教授你捕魚的辦法,你所了解的隻是一些皮毛。隻有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變成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