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是應激。應激是在意外或突發的刺激下產生的一種恰當的反應。當人類在麵對突發的狀況時,內心會高度地緊張,並由此產生一係列的生理反應,例如,心跳加快、臉色蒼白、雙腿抖擻、血壓上升。應激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但時間不宜過長,不然會產生心理疾病。

就心理素質低的人來說,在受到外界的刺激後會對自己的情緒並無知覺,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性情中人”。比如當別人罵他一句時,他會回罵一句有時候會更多;當別人與他的意見相駁,他的臉上會出現“陰天”;他遇到不順心的事,可能會幾天都走不出其中的漩渦。他們有時會在情緒發泄後後悔,但很多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就心理素質高的人來說,在受到外界的刺激後,不是馬上地回應,而是對價值觀、想象力、良知和獨立意識,進行合理地判斷與思考。他會下意識地捫心自問:我應該怎樣做才能既有利於別人又有利於自己?

當下屬犯了不該犯的錯誤時,麵對驚慌失措的下屬,這些心理素質高的領導者,會拍拍他們的肩膀,不讓他們以後再犯類似的錯誤。還有,當聽到下屬上報不好的消息時,這些心理素質高的領導者不是歇斯底裏地大吼大叫,而是冷靜、坦然地去應對,這會提高他們的魅力和威信。

我們就要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情緒,如此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而很多人對自己的不良情緒都不甚關注,結果不但影響了工作,還影響到同事,甚至波及到家庭的和睦與幸福。

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有情緒呢?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們給出了以下四種方法:

其一,情緒測試法。此時,可以谘詢專業的人士,或者借助情緒測試軟件工具,很好地獲取自我認識與管理的方法。

其二,情緒記錄法。記錄自我情緒是一個很有心的人。可以抽出某段時間留意自己的情緒變化,在情緒記錄表上要有時間、地點、原因、過程等項目。等日後回過頭來看看這些記錄,會有新的體驗。

其三,情緒懇談法。要與上司、家人、同事、朋友、下屬等懇談,會從他們那裏了解管理情緒的進一步想法與意見,從而更好地認知自己。

其四,情緒反思法。在一段情緒過後,要判斷當時的情緒反應是否運用到好處,是有益的還是有弊的。要仔細地想想,為什麼會產生那樣的情緒,那些情緒是否會帶來負麵的影響,以後該如何消除類似情緒的發生,以及怎樣控製不良情緒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