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京市衛生工作概況
基本情況:2010年,全市有各級各類衛生機構6539個(不含部隊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比上年減少64個,其中醫療機構6377個,包括醫院550個,醫院比上年增加28個。各醫療機構編製床位總數94581張,比上年增加619張,其中醫院床位85396張,比上年增加1925張。衛生人員總數219762人,比上年增加1160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71093人,比上年增加10658人;衛生技術人員占衛生人員總數的77.85%。鄉村醫生和衛生員3697人,比上年增加27人。執業(助理)醫師總數65954人,注冊護士總數67308人。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擁有醫療機構編製床位4.82張、執業(助理)醫師3.36人、注冊護士3.43人。全市醫療機構診療總量1.46億人次,比上年(1.35億人次)增加0.11億人次,增幅8.15%。2010年,全市人均期望壽命80.81歲,比上年增加0.34歲。孕產婦死亡率12.14/10萬,較上年下降16.6%;嬰兒死亡率3.29‰,較上年下降5.7%。
醫藥衛生管理體製改革:2010年10月27日,成立了首都醫藥衛生協調委員會(簡稱首醫委)。首醫委為北京市政府議事協調機構,成員包括首都地區所有醫療衛生機構的區縣局級以上的主管部門及與衛生管理有關的部門和單位。其主要職責是統籌協調首都醫藥衛生事業發展中的相關重大議題和重要工作,推動首都醫藥衛生事業全麵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為了從市級層麵上加強和完善對市屬公立醫院的管理,本市醫改實施方案明確規定,按照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要求,設立由市衛生局管理的市醫院管理機構,負責市屬公立醫院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醫院主要負責人的聘任,指導所屬醫院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改革,建立協調、統一、高效的公立醫院管理製度。到年底,已完成組建市醫院管理機構的工作方案,待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後正式實施。
基礎設施建設:2010年,全市衛生係統安排基本建設投資13.26億元,涉及28個建設項目,建設麵積約74萬平方米。其中市屬(管)單位建設項目11個(其中醫療項目10個),安排投資6.01億元,建設麵積約23萬平方米;區縣衛生項目17個(其中區域醫療中心項目8個、中醫項目1個),安排政府投資7.25億元,建設麵積約51萬平方米。完善基本建設項目管理製度,製訂並實施了衛生係統基本建設項目管理指南。衛生係統房屋建築抗震節能綜合改造工作開始實施。開展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啟動了北京區域衛生規劃編製工作。
醫政管理與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強化醫療機構和醫療技術準入管理。印發並實施了《北京市醫療機構審批管理辦法》和《北京市首批第二類醫療技術目錄》。製訂了《手術分級標準目錄》和《北京市醫療機構手術分級管理辦法》。醫療質量管理進一步加強,在已有16個相關醫學領域質控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市急診搶救質量控製和改進中心、重症醫學質量控製和改進中心。開展“醫療質量萬裏行”活動督查、對部分三甲醫院進行巡查等醫院醫療質量督導檢查活動,以及醫院醫療質量績效評價工作。加強對人體器官移植的管理,對有關醫院和項目進行了專項監督檢查,進一步規範人體器官移植診療活動。紮實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規範醫院門急診信息采集,實施針對非醫保人員就醫信息采集的醫聯碼工程。啟動了《北京市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編製工作。創新和完善醫療服務模式。深入推進預約掛號診療工作。截至年底,本市49家三級醫院就診患者的預約就診比例達20.13%(預約總量中,初診預約占18.69%,複診預約占81.15%,社區轉診預約占0.17%)。複診預約比例40.57%,出院病人複診預約比例60%,產科複診預約比例90.34%,口腔科複診預約比例93.56%。在26家三級醫院試點實施雙休日全天開設門診,法定節假日根據患者就診需求,動態調整門診時間的措施。區域內遠程會診試點穩步推進。開展“規範護理服務,爭創優質護理服務示範標兵”工作,全市已有47家三級醫院、60家二級醫院啟動了優質護理服務。對3025名護理員進行免費培訓。開展康複醫院、護理院試點工作,完成相關出入院、轉診、服務及評價等標準的製訂,並在4家試點單位運行實施。進一步完善學科建設,兒科、精神科、康複科等學科得到進一步加強。積極推進臨床路徑試點工作,9家三級醫院、2家二級醫院參加了試點工作。截至年底,11家試點醫院共有20個專業、99個病種進入臨床路徑管理。累計有15163例病例進入臨床路徑,其中完成路徑管理13727例。進一步加強院前急救與血液管理工作。對口支援遠郊區縣11家區域醫療中心工作和衛生支農工作繼續穩步推進。完成對新疆和田地區、西藏拉薩市、內蒙古自治區、四川什邡市的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年度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