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麼可以打敗母愛
文/崔修建
跟隨著丈夫遊牧於科爾沁大草原上的烏日娜,多大的辛苦她都能承受,最難承受的是那對雙胞胎的兒女先天的反應遲鈍,都10歲了,還在一年級裏遭受著被比他們小的孩子稱呼為“傻瓜”的嘲笑。
一個秋日的午後,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師來家訪,再次不無遺憾地告訴烏日娜一個令她悲傷無比的事實——她的一對兒女有明顯的智力障礙,很多非常簡單的問題都聽不明白,恐怕又要重讀一年級了。聽到她一向信賴的老師那不容置疑的評語,一股寒冰般的涼意在她心底掠過,迅速地彌漫了周身。
難道一雙可愛的兒女就要在弱智、蒙昧中度過他們淒然的一生嗎?望著茫然無知地在草地上追逐蝴蝶的兒女,烏日娜浸滿悲哀的眼睛裏麵,忽然堅定地迸出一個不肯屈從命運的“不”字。
烏日娜做出了一個連她自己都驚訝的選擇——她要靠自己來教育一雙兒女,要讓他們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樣有出息。
隻讀過六年書的烏日娜,對培養孩子的理論和方法的掌握幾近於零。但為了孩子的未來,她願意從頭開始學起。她去鎮上求教老師,又來到呼和浩特市找大學教授谘詢,還跑到北京最好的智障學校聽課……那些年裏,她風塵仆仆地四處奔波,像一個被饑餓困擾了許久的乞丐,不停地尋覓著培養兒女的良方。她還買來了一大堆的書籍,沒日沒夜艱難地啃讀起來。
丈夫說她簡直是發瘋了,左鄰右舍都帶著同情連連搖頭,因為他們都不相信烏日娜會改變兒女似乎早已經注定的命運。
可烏日娜固執地相信兒女的智障完全有可能通過適當的教育加以改變。
在翻閱大量中外成功的教育範例的過程中,她這個強烈的信念更加堅定起來,尤其是美籍墨西哥人昆塔尼拉的生動的教育經曆,更是深深地震撼了她的心靈——她相信奇跡也會在她和她的兒女身上出現。
很少有人知道烏日娜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剛過40歲的她那一頭曾叫人羨慕的烏絲全都斑白了,額角深深的皺紋也在講述著歲月對她沉重的磨礪;很少有人知道她以怎樣的刻苦,在拿到教育學和心理學兩個自學本科畢業證書後,又獲得了內蒙古大學的碩士學位;很少有人知道她以怎樣鍥而不舍的耐心,一點一滴地開發著兒女的智力,豐富著他們的知識,讓他們終於在去年憑優異的成績邁進了重點高中的大門,開始自信地圓他們的大學夢……這是來自內蒙古的一位特級教師給我講述的一位母親真實的故事,在她唏噓不已的講述中,她多次重複烏日娜的一句愛意充盈的話——“我相信,愛是完全可以打敗智障的。”
就像風無法打敗陽光,所謂的智障,也同樣無法打敗最真切、最綿長的母愛。烏日娜這位大草原上可親可敬的母親,用她那近乎傳奇的經曆,再次詮釋了耐人尋味的教育真諦:愛的教育,是真的能夠創造奇跡的。
沒錯,因源自於心靈的真情摯愛,所有的艱難、所有的“不可能”,都會被不肯服輸的雙手輕輕抹去,而那愛意凝聚的手掌托起的,正是我們期許的美麗與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