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淩風自顧自地答題,全然沒有注意到宋浩的出現,完全投入到了科考的考試中來,連剛才考生嚎啕大哭被架出考場都未能轉移自己一絲一毫的注意力,而這一切都被提督學政宋浩看在了眼裏。宋浩對牧淩風的印象又加深了一分。
第三題,策一道,題目為:刑賞忠厚之至論。
這道題目原文出自《尚書·大禹謨》偽孔安國的注文:“刑疑付輕,賞疑從眾,忠厚之至。”意思是說刑罰存在疑問的應當輕刑,獎賞存在疑問的應當按照多數人的看法,這就是最忠厚的做法。
題目就是讓自己談一談刑罰獎賞最忠厚至極的做法。如何才是最忠厚至極的做法,實際上,也可以從刑和賞方麵就此展開論述,同樣可以獲得這次科考二等及以上等級評定,但卻不見得入得了學政大人的眼界,獲得提督學政宋浩的青睞,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論述還得另辟蹊徑。
實際上,忠厚至極不全在於刑賞,而在於用“君子長者之道”治理天下。既要刑賞,也要用君子長者之道治理天下。如此,這道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沉思片刻,牧淩風再次下筆……三道題,牧淩風完成了草擬,開始進行檢查修改,無誤後細心地將檢查修改後的答案謄寫到答題紙上。
考場內陸續有人交卷,也有不少人開始作最後的謄寫,也有人抓耳撓腮,久久下不了筆。牧淩風小心地將答案謄寫到答題紙上,向考場示意交卷。
見有生員示意交卷,有小吏便走了過來將牧淩風的試卷和答題紙,草稿紙等收走歸類放置。牧淩風將筆、硯裝入書簍內,心裏說道:自己所答得試卷如不出預料,一定會引起宋浩的關注。
下午四點左右,科考結束,走出考場的牧淩風一臉輕鬆。
按照提督學政的要求,縣學教諭等在科考結束後便開始了科考閱卷工作。由於長樂縣在福建八府一州五十七縣當中屬於小縣,故按照慣例,小縣應鄉試名額就最少,但是也有十三個。試卷先由縣學教諭、縣令、縣丞等分組閱卷,根據分組閱卷的結果由分組閱卷官推薦四份試卷分別評定為一等、二等,而宋浩最終確定一等、二等卷的劃分,如出現評卷分歧,最後也由眾閱卷官商議,商議斟酌仍無法統一意見的提督學政宋浩有最終定奪權。
夜幕降臨,長樂縣縣學大門緊閉,提督學政宋浩在幾組閱卷處來回巡視,時不時將閱卷官評定為“不及格”的“落卷”中抽出一兩份試卷評閱,以避免閱卷官因個人喜好而埋沒優秀試卷。閱卷工作持續到了深夜,一提督學政宋浩本著對考生負責的態度“搜落卷”的數量比分組閱卷官評閱的試卷還要多。這時閱卷工作也接近尾聲,最後,分組閱卷官共舉薦了二十份優秀試卷,其中前十三份試卷為擬評定為一、二等的試卷,剩餘七份試卷為一、二等試卷的候補卷,也就是說如果前十三份試卷當中有試卷有落卷,落卷後空出的試卷名額就從候補卷中擇優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