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薑子牙(2 / 2)

武王十一年(約公元前1066年),殷商王朝統治集團核心發生內訌,良臣比幹被殺,箕子被囚為奴,微子啟懼禍出逃,太師疵、少師強投降周武王。武王問薑尚:“殷大臣或死或逃,紂王是否可伐?”薑尚答道:“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賓殃。”武王聞言,決意舉兵伐紂。遍告諸侯說:“殷有重罪,不可以不畢伐”。遂以薑尚為主帥,統領兵車300乘,虎賁(猛士)3000名,甲士4.5萬人,以“吊民伐罪”為號召,聯合諸侯各國,出兵進取商都(參見周滅商之戰)。但占卜結果卻不吉利,部隊行至汜水牛頭山,風甚雷疾,旗折鼓毀,群公疑懼,有人甚至請求還師。隻有薑尚堅持出兵,“今紂刳比幹,囚箕子,伐之有何不可?舉事而得時,則不看時日而事利,不假卜筮而事吉,枯草朽骨,安可知乎!”他說那些占卜用的龜甲和蓍(音式)草根本不懂什麼吉凶。薑尚親自援袍而鼓,率眾先涉河,武王最終聽從了薑尚的意見,,統兵前進。

二月甲子(二月五日),周武王率領大軍會合庸、蜀、羌、微、盧、彭、濮等方國部隊戰車四千乘陳師牧野(商都朝歌70裏,今河南淇縣南),與紂王的17萬大軍展開決戰(參見牧野之戰)。拂曉,進行莊嚴的誓師——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牧誓”,誓詞曆數紂王聽信寵姬讒言,招誘四方罪人和逃亡奴隸,暴虐地殘害百姓等罪行,說明伐紂的目的乃代天行罰,宣布戰法和紀律要求,激勵戰士勇猛果敢作戰,武王使尚父親統百名精銳勇土“致師”——發起挑戰,接著指揮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乘勢馳逐衝擊。紂師雖眾,皆無鬥誌,而且“前徒倒戈”——前麵的士卒調轉槍頭指向商軍,給武王開路。武王見此情景,指揮全軍奮勇衝殺,結果,商紂王的十幾萬大軍,當天就崩畔瓦解。紂王見大勢已去,連夜倉皇逃走,與妃子妲己一起在鹿台投火自焚,至此,殷商王朝宣告滅亡。

牧野之戰所以能大獲全勝,多賴薑尚英明的組織指揮。在作戰時機的把握上,選擇在紂王麻痹鬆懈、眾叛親離之時;在力量的組織上,以“吊民伐罪”為號召,聯合諸侯共同伐商;在作戰指揮上,首先以兵車、猛士從正麵展開突擊,爾後以甲士展開猛烈衝殺,一舉打亂了商軍的陣勢,奪取了戰爭的勝利。

周朝建國之後,薑尚因滅商有功,被封於齊,都城營丘(今日臨淄市臨淄北)。薑尚東行到自己的封地去,路上每宿必留,走得很慢。有人對他說:“我聽說過時機難得而易於失去,作為一個客人,安於路邊旅店中的享樂,恐怕不像到自己封地上任的樣子。”太公聽了,夜裏穿起衣服馬上前行,天亮時到達營丘,正好遇到萊國的人來與他爭奪營丘。

薑尚在齊國政局穩定後,又開始改革政治製度。他順應當地的習俗,簡便周朝的繁文縟節。大力發展商業,讓百姓享受魚鹽之利。於是天下人來齊國的很多,齊國成為當時的富國之一。在周成王時,管叔、蔡叔作亂,淮河流域的少數民族也趁機叛亂(參見周公東征),周王下令給薑尚說:“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嶺,北到無棣,無論是侯王還是伯男,若不服從,你都有權力征服他們。”從此,齊國成為大國,疆域日益廣闊,使之成為後來的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之一。戰亂最終被周公姬旦給平叛。太公薑尚活了一百多歲而卒,但葬地不詳。

相傳兵書《六韜》為薑尚所作,後人考證係戰國時人依托於他的作品。但從現存的內容看,基本上反映的是薑尚的軍事實踐活動和他的韜略思想。司馬遷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指出:“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由此看來,薑尚實為中國謀略家的開山鼻祖。

薑尚是中國古代第一個軍師型的軍事家,其軍事韜略在中國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後世用兵起了遠的影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