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606.8.31),字處道,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隋朝權臣、詩人,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楊素出身士族,祖父楊暄,官至北魏輔國將軍、諫議大夫。父親楊敷,為北周汾州刺史。楊素“少落拓,有大誌,不拘小節”(《隋書。楊素列傳》)。時人多未知之,唯其從叔祖北魏尚書仆射楊寬深異之,每次在子孫麵前提起楊素時總說:“處道當逸群絕倫,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隋書。楊素列傳》)。
後與安定人牛弘(後任隋朝禮部、吏部尚書)同窗共讀,知識淵博,在文學、書法上均有造詣,史書稱其“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屬文,工草隸,頗留意於風角。美須髯,有英傑之表”(《隋書。楊素列傳》)。時北周大塚宰宇文護把持朝政,引其為中外記室,後轉禮曹,加大都督。
北周天和七年(公元572年)三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誅殺字文護親掌朝政,楊素因曾受到宇文護的重用,所以遭到株連。此時,楊素以其父楊敷死於北齊,但未受朝廷追封,便上表申訴。周武帝不理。楊素再三上表,周武帝大怒,下令殺楊素。楊素高聲地說:“臣事無道天子,死其分也”(《隋書。楊素列傳》)。周武帝聞後,對楊素刮目相看,赦其無罪,並追贈其父為大將軍,諡忠壯。拜楊素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並逐漸對其有了好感。周武帝又令楊素起草詔書,素下筆成章,文詞華麗,周武帝讚揚道:“善自勉之,勿憂不富貴。”而楊素卻回答說:“臣但恐富貴來逼臣,臣無心圖富貴”(《隋書。楊素列傳》)。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七月,周武帝率軍攻北齊,楊素請求率其父舊部為先鋒,周武帝從之,賜以竹策,並說:“朕方欲大相驅策,故用此物賜卿”(《隋書。楊素列傳》)。楊素隨齊王宇文憲攻北齊河陰(今河南洛陽東北),因功封清河縣子,邑五百戶。同年授司城大夫。
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十月,楊素再次隨宇文憲攻北齊,克晉州(治白馬城今山西臨汾境)。宇文憲屯兵棲原,北齊帝高緯率諸軍自晉陽(今山西太原)向晉州進發。宇文憲聞北齊軍主力至,大懼,乘夜而逃,結果為北齊軍追上,北周軍多被擊潰。楊素與驍將十餘人盡力苦戰,宇文憲方德以解圍。此後,楊素更是屢立戰功。北齊滅亡後,楊素加上開府,改封成安縣公,邑千五百戶,賜以粟帛、奴婢、雜畜。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十月,陳宣帝陳頊聞北周滅北齊,即乘機爭奪淮北地區,遂派名將吳明徹率軍北伐。吳明徹軍至北周呂梁(今江蘇徐州東南),擊敗徐州總管梁士彥,進圍彭城(今江蘇徐州)。北周建德七年(578年)二月,楊素隨上大將軍王軌前去救援,最終大破陳軍,俘主將吳明徹。楊素遂治東楚州事。其弟楊慎被封為義安侯。陳將樊毅築城於泗口,楊素將其擊走之,並將所築之城全部毀壞。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周武帝去世,周宣帝繼位。宣帝即位後,楊素襲父爵臨貞縣公,並以其弟楊約為安成公。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楊素隨上柱國韋孝寬攻陳淮南(泛指今淮河以南地區),其中楊素率軍攻克盱眙(今江蘇盱眙東北)、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讚病死。周靜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楊堅專政。楊素知楊堅甚得眾心,且有稱帝之一意,遂主動投到楊堅門下,與其深自結納。楊堅也知楊素之才,對其也非常器重,不久便以楊素為汴州刺史。
楊素在上任途中行至洛陽時,方知相州(治鄴城)總管尉遲迥等舉兵反楊堅。尉遲迥原為北周文帝宇文恭的外甥,位望素重,楊堅恐其有異圖,遂以會葬宣帝為名,詔使其子尉遲敦召尉遲迥入朝;並以韋孝寬為相州總管赴鄴(今河北臨漳西南)取代尉遲迥。六月,尉遲迥恐楊堅專權對北周不利,公開起兵反對楊堅。滎州刺史宇文胄據武牢以應尉遲迥,使楊素無法前行。
七月十日,楊堅調發關中兵,令韋孝寬為行軍元帥,楊素與郕公梁士彥、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宇文述、武鄉公崔弘度、隴西公李詢等皆為行軍總管,率軍討伐尉遲迥。旋拜大將軍,領河內兵攻打宇文胄,破斬之。遷徐州總管,進位柱國,封清河郡公,邑二千戶。其弟楊嶽也被封為臨貞公。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總攬北周大權的大丞相楊堅廢周立隋,改元開皇,是為隋文帝,並加楊素上柱國。並參與了隋朝法律的修定。開皇四年(584年),拜禦史大夫。由於其妻鄭氏是個悍婦,楊素一次與其吵架說了一句:“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為皇後”(《隋書。楊素列傳》)。結果被其妻告發,楊素因此獲罪,並被免官。
此次經曆,險些毀了楊素的前途。好在隋文帝一直準備滅亡陳朝,統一中國,楊素曾數次獻伐陳之策,此次被免官後,楊素並沒有閑著,再次獻伐陳之策。開皇五年(585年)十月,楊素任信州總管,經略長江上遊,並賜錢百萬、錦千段、馬二百匹而遣之。
開皇七年(587年),楊素、與尚書左仆射高熲、吳州總管賀若弼及光州刺史高勱、虢州刺史崔仲方等爭獻平陳之策。楊素在永安,(巴東郡,治今四川奉節東)建造“五牙”(上起樓五層,高百餘尺;左右前後置六拍竿,並高五十尺,容戰士八百人)、“黃龍”等戰船,加強水師,作滅陳準備。並故意在江中漂下造船廢料,以威懾陳人。
開皇八年(588年)三月,隋文帝下詔,列舉陳後主罪行又送璽書暴其罪惡20條,並將詔書在江南散發30萬份,以爭取人心。十月,楊堅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設淮南行台省,以晉王楊廣為行台尚書令,主管滅陳之事。楊素與楊廣、秦王楊俊並為行軍元帥,高熲為晉王元帥長史,右仆射王韶為司馬,集中水陸軍51.8萬,統由楊廣節度,東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橫亙數千裏。隋軍自長江上遊至下遊分為8路攻陳,其中楊素指揮水軍主力,出巴東郡,順流東下,負責消滅長江及沿岸陳水陸軍。十一月,楊堅至定城(今陝西華陰東)誓師,準備渡江的各路隋軍進抵長江北岸,完成進攻準備。
十二月上旬,楊素按隋滅陳作戰部署,首先率舟師自巴東郡東下三峽,在長江上遊發起攻勢作戰。軍至流頭灘(又名虎頭灘,今湖北宜昌西北),陳將戚昕率青龍戰船百餘艘、戰士數千人堅守前方狼尾灘(今湖北宜昌西北長江中),以遏隋軍。狼尾灘地勢險峭,水流湍急,易守難攻,諸將皆患之。楊素認為:“勝負大計,在此一舉。若晝日下船,彼則見我,灘流迅激,製不由人,則吾失其便”(《隋書。楊素列傳》)。於是決定采用水陸協同,分進合擊的方針,乘夜突襲,將其擊敗。楊素率黃龍戰船數千艘,利用夜暗,令將士銜枚開進,實施正麵突破;令開府儀同三司王長襲率步兵由長江南岸攻擊戚昕別柵;令大將軍劉仁恩率甲騎自江陵(今屬湖北)西進,沿長江北岸進擊陳軍白沙(今宜昌東)要點。隋軍水陸配合,於次日拂曉,一舉擊敗戚聽所部。戚聽逃走,部屬全部被俘。楊素對俘虜不殺不辱,慰勞後全部釋放。秋毫不犯,陳人大悅。此戰,楊素恰當選擇進攻時機,以水軍突襲與兩岸步、騎兵協同攻擊,速戰速決,取得首戰勝利,為滅陳戰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實行優待俘虜政策,有利於爭取更多的陳軍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