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我父親的幼兒,也是我母親的獨子。我父親娶妻凡三次;前妻死於太平天國之亂,亂軍掠遍安徽南部各縣,將其化為灰燼。次娶生了三個兒子、四個女兒。
長子從小便證明是個難望洗心革麵的敗子。我父親喪了次妻後,寫信回家,說他一定要討一個純良強健的、做莊稼人家的女兒。
我外祖父務農,於年終幾個月內兼業裁縫。他是出身於一個循善的農家,在太平天國之亂中,全家被殺。因他還隻是一個小孩子,故被太平軍掠做俘虜,帶往軍中當差。為要防他逃走,他的臉上就刺了“太平天國”四字,終其身都還留著,但是他吃了種種困苦,居然逃了出來,回到家鄉,隻尋得一片焦土,無一個家人還得活著。他勤苦工作,耕種田地,兼做裁縫,裁縫的手藝,是他在賊營裏學來的。他漸漸長成,娶了一房妻子,生下四個兒女,我母親就是最長的。
我外祖父一生的心願就是想重建被太平軍毀了的家傳老屋。他每天早上,太陽未出,便到溪頭去揀選三大擔石子,分三次挑回廢屋的地基。挑完之後,他才去種田或去做裁縫。到了晚上回家時,又去三次,挑了三擔石子,才吃晚飯。凡此辛苦恒毅的工作,都給我母親默默看在眼裏,他暗恨身為女兒,毫無一點法子能減輕他父親的辛苦,促他的夢想實現。
隨後來了個媒人,在田裏與我外祖父會見,雄辯滔滔的向他替我父親要他大女兒的庚帖。我外祖父答應回去和家裏商量。但到他在晚上把所提的話對他的妻子說了,她就大生氣。她說:“不行!把我女兒嫁給一個大她三十歲的人,你真想得起?況且他的兒女也有年紀比我們女兒還大的!還有一層,人家自然要說我們嫁女兒給一個老官,是為了錢財體麵而把她犧牲的。”於是這一對老夫妻吵了一場。後來做父親的說:“我們問問女兒自己。說來說去,這到底是她自己的事。”
到這個問題對我母親提了出來,她不肯開口。中國女子遇到同類的情形常是這樣的。但她心裏卻在深思沉想。嫁與中年喪偶、兼有成年兒女的人做填房,送給女家的聘金財禮比一般婚姻卻要重得多,這點於她父親蓋房子的計劃將大有幫助。況她以前又是見過我父親的,知道他為全縣人所敬重。她愛慕他,願意嫁他,為的半是英雄崇拜的意識,但大半卻是想望幫助勞苦的父親的孝思。所以到她給父親逼著答話,她就堅決的說:“隻要你們倆都說他是好人,請你們倆作主。男人家四十七歲也不能算是老。”我外祖父聽了,歎了一口氣,我外祖母可氣的跳起來,忿忿的說:“好嗬!你想做官太太了!好罷,聽你情願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