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3)注意排除“近因效應”。
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人們還有這樣的習慣心理:近期印象深刻而占優勢,容易掩蓋對其的一貫了解。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近因效應”。當一個人的言行、態度等與以往相悖時,人們特別容易產生“近因效應”。例如,某人過去幫了你許多忙,但是近日有次他拒絕為你幫忙,你就容易“記仇不記恩”,對他這個人不滿。所以,我們在評定人的時候,應該注意縱向分析,功過分清,功過比例分清。
4)注意排除“投射作用”。
人們有時會有這樣的偏見:喜歡把自己的一些特點、個性、能力乃至興趣、愛好等投射到其他人身上,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投射作用”。要避免偏見,就要注意在評定別人的時候,不要把別人當成自己來看待。
3.相互信任是交往前提
人活在世上,需要互相信任、互相幫助,猶如需要空氣和水。互信互助不但使我們進步,而且是心理安定的力量。沒有互信,我們一定會癱瘓。孔子說,人與人之間如果失去互信,就好像車子失去驅動力一樣,根本發動不起來,又如何談得上奔馳呢?
就個人而言,互信就像食物一樣重要。我們如果不信任別人,便會失去誠懇的態度。我們如果長期戴著假麵具,就要迷失自己,那會多麼拘束難受呀!要想受人愛戴,就得先信任人。另一方麵,如果和互相信任的人在一起,我們便自然放心自在。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有了信心才有愛。”很明顯,夫妻之愛建立在互信上;親子之愛建立在互信上;朋友之誼,當然也建立在互信上。
人與人相處,全靠信任。老師要是能使墮落的學生相信他對他們隻懷好意,那麼他的教育就差不多成功了。精神病學專家要耗費大部分時間勸精神錯亂的病人相信他們,才能動手治療。人與人必須懷著好感,互相信任,個人的日子才不至於過得一塌糊塗。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這樣難以信任呢?是他太好猜疑。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家本來對你懷有好感,或者曾經是好友,他卻以人家某句不經意的話,某一個無意識的動作或眼神,便懷疑別人腳下使絆、在暗中搗鬼、在議論自己、在中傷自己、說自己壞話,從而生出偏見,中斷交情。
沒有人願意和一個好猜疑別人的人交往辦事。猜疑之心亂人心智,混淆敵友和是非,人們害怕引出無端的麻煩,大多對其避而遠之。因此,愛猜疑者大多孤獨,但這種孤獨不是哲學家所推崇的孤獨。這種孤獨是一種得不到別人幫助的孤獨,是一種卑賤的孤獨。它令你四處碰壁,不得人心,智力和才華難以展開,生命的能量無法施展,事業很難成功。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這樣難以信任呢?是人心存害怕。在飛機上或火車上,往往有這種情形:兩個人雖然並排而坐,卻都害怕先開口。這種矜持、尷尬的場麵,令人感到難受。有位猶太人布曼說:“我們怕別人傷害我們、輕蔑我們,拒絕我們於千裏之外,或者揭掉我們的假麵具。”信任別人的人,待人接物多麼與眾不同。有位女子,見到人便伸出兩隻手來迎接,仿佛是說:“我多麼相信你,單單和你在一起,我就覺得非常高興了。”這個動作,令人感覺到自己想做什麼事都能成功。
要增進彼此的信任,我們首先必須自信。自覺不如人和能力不夠的人,是不能信任別人的。不過,自信並不就是以為自己毫無缺點,我們必須相信自己的地方也就是必須相信別人的地方。那就是,相信自己確實在盡自己的能力和責任辦事,不管能不能成功,有沒有成就。其次,信任必須腳踏實地。有位因信任別人而被人欺騙的男士說:“信任別人有時很危險,你可能受人愚弄。”真正的信任,不是天真的輕信。信任不是建立在虛幻之上,而是要用心去發掘別人的長處,相信他,不遲疑地信任他。如果你明知某人是長舌婦,就不能把自己的隱私告訴她。世界並不是一個毫無危險的運動場,場上的人也不是個個心懷善意。我們應該麵對這個現實。
勇敢地找你不信任的人交談,坦誠而友好地與他交流自己的看法,獲得真實的認識,消除心中的誤解,達到真正的理解。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不能理解的,沒有一件事是不能理解的。一旦理解了,你就不會再有猜疑,不會再有嫉恨。麵對麵的交流,遠比任何旁敲側擊、迂回了解、道聽途說都省事而有效。
作家懷特曼說:“不信任人,就不能成就事業;不信任人,也不能成為好人。”詩人愛默生說:“你信任人,人家才對你忠實。以偉人的風度待人,人才表現出偉人的風度。”既能堅信自己,又能信任別人,說得出的事一定做得到、那他將是一個受歡迎的人,隻有受歡迎的人才能與人長相交,才能辦成大事。
4.采取有效的溝通方式
重視人際關係的人,都是善於交涉、重視溝通的人。能夠做好溝通工作的人,其任務有50%以上都可圓滿達成。
打個比方,在你想移植一棵大樹時,你一定要先在樹的前麵挖個溝,並預留樹根底部的大小位置,不可將根切除掉,要使其繼續長出須根,以便於日後移植。換句話說,在大樹移植以前,你就必須預先做好這些準備工作。
這在當今社會中,要把人際關係建立好,也要經過事前的溝通工作,其道理是一樣的。
1952年10月,《紐約時報》突然揭露,年輕的參議員尼克鬆在為艾森豪威爾競選總統中秘密受賄。醜聞不脛而走,壓力越來越大,形勢越來越嚴峻。正當共和黨與艾森豪威爾打算拋棄他的關鍵時刻,尼克鬆采取了罕見的政治行動,在電視屏幕上大膽地亮相了。
他不是單刀直入地為自己辯解以洗清醜聞給他蒙上的灰塵,而是把自己的財務全部公開……接著是他的欠債……爭取聽眾的同情。然後,話鋒一轉,詳細述說自己的收入情況,連聽眾都熟悉的每天生活怎樣花掉每元錢都講了出來,他繼續說:“還有一件事,也應該告訴你們,提名之後我的確得到過一件禮物,那就是送給我6歲的小女兒的一隻名叫傑克爾斯的小狗。她和其他孩子一樣,喜歡這隻小狗,不管怎麼說,我們就是要把它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