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社交困境的實用技巧22(1 / 3)

25

俗話說:“不招人忌是庸才。”但在公司一個小圈子裏,比如在你所工作的辦公室裏,“招人忌是蠢材。”

在商界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地方,你和你的同事都是削尖腦袋往上爬,“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同事間往往相互猜忌,爾虞我詐,都在“力爭上遊”。

你也許會有這樣的迷惑:自認才華橫溢,勤奮工作,也頗得老板的好評,在同事中人緣也不差。但每每到升遷或加薪的機會總是屢屢錯過。你或許百思不得其解而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

更氣人的是,當你和某位同事為爭取同一職位或利益由暗鬥上升為明爭,雙方傾巢而動你來我往了幾百個回合後,卻發現另外一個才華平庸、遠不及你們二位的同事輕而易舉的攀到你們所爭奪的職位。

還有這樣一類同事,列舉出來的目的在於希望你千萬別學他們。這類同事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自知之明,他們往往好高騖遠,去與其他實力強大的同事競爭與自身能力不相符合的利益,好比拿雞蛋碰石頭,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所以,你在與同事競爭的時候,如果往往隻是注意將對手打倒,卻不善於保存自己,是不足取的。一方麵要友好競爭。當然這不是讓你對同事當麵笑臉,背後捅刀子,而是說要磨煉自己“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氣度。不要太濃的火藥味,做到既通過正當競爭手段得到自己的位置,又不至招來其他同事嫉妒從而惡化同事關係。另一方麵,要學會在眾人的競爭中保存自己,在勢孤力弱的情況下切記要夾緊尾巴,千萬不要露出要搏,要往上爬的樣子,成為眾矢之的,如果不顧自身的實力而盲動的話,隻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你既要據“才”力爭到自己該得的薪水和職位,又要避免在同事中樹立“樹大招風”的形象,怎麼辦呢?以下是商界成功人士歸納總結的寶貴經驗,供你參考:

1)避免孤芳自賞。

無論你多麼有才幹,具有自信,但絕不能使自己成為一座。孤島。有這樣一個真理你應該明白:隻要你不能與大多數同事打成一片,你越是有才華,你的才幹越易受到壓製,對你意見大的同事也就越多。事實的確如此,在同事中,你還需要幾位真正意義上的知心朋友,平日遇事大家有個商量,相互通氣,相互照應。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就是這個道理。

2)麵臨大事有靜氣。

想在同事中獲得較高的威望,獲得同事對你的敬重,你必須要小心保持自身的形象。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不要驚慌失措。要知道,凡事都有解決之道,有立必有破。手忙腳亂對解決問題無濟於事,隻能破壞你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你要學會麵臨大事有靜氣,泰山崩於前而不驚,從容麵對一切難題。這是你成為同事們“精神領袖”的最佳途徑。

3)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尤其在你身處的環境中,不少同事對你虎視眈眈,隨時準備指出你的錯誤時,你必須提高警覺,按部就班地把工作完成,並創意配合實際行動。凡事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切不可操之過急,一味貪功冒進。不然某些小人便立即會“投石下井”乘機“鏟除”你。要知道,老板也許會原諒你這樣那樣的過失,但對你在工作中的失誤就算嘴上不說,也會耿耿於懷的,再加上小人的推波助瀾,會使你陷入絕境。

4)不隨意顯山露水。

在與同事交往中,聰明的商界人士都會留一手。這裏請注意,留一手並不是說不真心待人,這樣想就大錯而特錯了。這所說的留一手是指保護自身的一種手段。朋友之間也難免會反目成仇,“最危險的敵人往往是最好的朋友”,因為他對你再了解不過了,一攻即破,這是其一。其二,你如果把你在公司裏的“靠山”、你與老板的關係都一清二楚的暴露出來,不但會引起同事的非議,縱然你是靠真才實學獲得升職,同事也會誤認為這是因為關係的作用,而且會招致強敵,別人既然也想出人頭地,打擊的對象也會是你。

所以,你在與同事相處時應信奉中庸之道:平時明哲保身,伺機而動,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9.營造朋友間的默契

友誼,是心與心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默契,是心與心相互契合。朋友之間相處得非常投緣謂之“心心相印”,“心有靈犀一點通”。

朋友間的默契是現代生活中彼此最大的精神享受。它擺脫了麻木、冷漠、自餒、狡詐、罪孽……的肆虐,生命升騰著金燦燦的烈焰,精神放射著光亮的火花。它誘惑人,吸引人,感化人,陶冶人。它不但激勵人的鬥誌,鼓舞人的力量,更淨化人的靈魂,正如李白在《扶風豪士歌》中寫道:“扶風豪士天下奇,意氣相傾山可移。”朋友間的默契可以產生移山倒海之力。

1)溫馨情感,消融憂愁。

它有著一種極為普遍的作用:如果你把快樂帶給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份快樂;如果你把憂愁分給一個朋友,你將會瓦解掉一半的憂愁。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它在個性、為人處世、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等方麵對朋友具有很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在人類思想史上,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演奏出來的一曲雄壯動聽的友誼協奏曲,可以說是兩位導師在長期共同合作中,彼此的思想相互同化為一個更偉大的思想後,才為人類譜寫了一部完整輝煌的《資本論》。列寧說:“的確,這兩卷《資本論》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的著作。”當馬克思溘然長逝時,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籌備七年之久的《自然辯證法》的寫作,全力以赴整理馬克思的遺作,繼續完成《資本論》的寫作與出版工作。倘若他們的思想不是在友誼的默契中相互影響,恩格斯不要說續寫完《資本論》,就是閱讀它也可能會像其他人一樣視其為經典、指路的燈塔。柯切托夫說:“如果你周圍是一群鷹的話,那麼你自己也會成為一隻鷹;如果你在一群山雀中間的話,那麼你就看不到海闊天空。”可見,要想考察一個人,隻要了解一下與他默契相處的幾位朋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