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綏當著身邊人的麵,取出一瓶毒藥,號啕痛哭:“這事你們都知道了,你們說,我平時對皇後怎麼樣,就算宮女太監也未必有我對她那麼謙卑。天地良心,我從來沒有對她不敬的意思。既然她不想讓我好活,那我成全她就是,我這就死給她看,這樣她就解氣了,同時也報了皇帝陛下對我的厚恩。而且皇帝有恙,我活著又有什麼意思?”
說完,鄧綏打開藥瓶子就想朝嘴裏灌。她身邊的那些人哪能讓她去死,他們都指望著鄧綏發財呢,立刻奪下瓶子。鄧綏還在拚命地搶藥瓶子,戲既然演了,就要演到底。
她的心腹趙玉見鄧綏這個模樣,高聲衝著鄧綏喊道:“娘娘,你這是做什麼?誰說陛下不行了?剛才奴才得到消息,陛下的病已經好了,娘娘不要再做傻事了。”趙玉也不知道她是真情流露還是在演戲,但不管怎麼說,鄧綏都不能死,即使是為了他們這些小人物。
鄧綏聽到這個消息,自然順勢不再尋死。
陰氏差點逼死鄧綏的事情很快就被劉肇知道了,劉肇那次病很重,但卻頑強地挺了過來。劉肇本就很喜歡鄧綏,這次鄧綏的表現讓劉肇心疼不已,鄧綏在劉肇心裏賺足了印象分。而陰氏因為語言不慎,白白授人以柄,在劉肇心中徹底失去了位置。
在永元十四年(102),也就是大英雄班超從西域歸來病故的這一年,陰氏的“巫蠱案”東窗事發。陰氏見用正常手段扛不過鄧綏,就開始玩黑的,和她的外祖母鄧朱勾結一處,捏個小人扮做鄧綏,天天背地裏用惡毒的語言詛咒鄧綏。
這事被捅出來後,劉肇震怒不已,立刻派中常侍張慎等人查辦此案,牽連甚廣。陰氏的幾個弟弟都被扯了進來,陰氏的父親陰綱被迫自殺,幾個弟弟死在獄中,其他家屬被趕出洛陽。
至於陰氏,劉肇已經不可能再讓她做皇後了,盛怒之下的劉肇廢掉陰氏的後位,將她遷居到桐宮關了禁閉。作為權力鬥爭的失敗者,陰氏的結局其實並不算壞,何況這場大案就是她自己搞出來的,隻能說她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如果陰氏心胸寬廣一些,待人厚道,就算劉肇有心立鄧綏為後,也沒借口廢她。就算強行廢掉她,也不至於落得這般淒涼的下場,沒多久,陰氏就鬱鬱而死。
鄧綏成了這場“巫蠱案”最大的受益者,本來劉肇就有意把鄧綏扶上馬,隻是找不到合適的機會,現在陰氏白白把機會送上門了,劉肇就可以理直氣壯地立鄧綏為皇後,母儀天下。可鄧綏麵對天上掉下了的大肉餅,堅決不肯吃。
鄧綏非常會做人,八麵玲瓏,她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得天衣無縫,占了人家的便宜,還要讓人家對自己千恩萬謝。當初在“巫蠱案”發的時候,鄧綏就曾經在劉肇麵前為陰氏求過情,陰氏沒有被殺,估計裏麵就有鄧綏的說情。所以劉肇越發器重鄧綏,這樣的好女人真是天下難找,確實有國母風範。
劉肇破天荒地駁了鄧綏的麵子,堅持要立她做皇後。鄧綏知道辭之愈堅、得之愈固的道理,現在皇後的位子肯定是她的,她現在沒有任何對手。隻是為了再從劉肇那裏多加點印象分,鄧綏堅決不受,甚至稱病躲了起來。劉肇哪裏會放過她,幹脆不理她,這一年的十月,劉肇下詔,冊封鄧綏為皇後,皇帝的旨意你總不能違抗吧。
鄧綏玩權術確實有一套,事情都到了這一步,還讓什麼?不,她還要再為自己的未來打造一層堅不可摧的混凝土防線,徹底鎖住劉肇的心。鄧綏又躲又讓,一直玩了三次,見事情差不多了,劉肇的耐心也差不多用完的時候,鄧綏欣然接受詔命,光明正大地做起了大漢皇後。
不過鄧綏不是做皇後的命,而是做皇太後的命,僅僅三年後,二十七歲的劉肇得病駕崩。劉肇的次子劉隆繼位,不過劉隆這時隻是個剛出生不到一百天的小娃娃,哪懂得治國,朝廷大事皆由鄧綏做主,鄧綏也開了東漢母後臨朝的先例。
劉隆命太短,八個月後,還不滿一歲的劉隆就死了,鄧綏又改立劉肇的侄子劉祜,當然,鄧綏繼續臨朝聽政。皇太後的位子,鄧綏一坐就是二十年,直到漢安帝永寧二年(121)三月,四十一歲的皇太後鄧綏才撒手西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