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大與空(2 / 3)

哲學家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上山春平和印度中觀思想研究者,也是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山雄一,在兩人合著的《空的理論——中觀》(角川文庫)一書中有如下的對話:

上山:有如地、水、火、風四大元素之可說,或隻是思考?

□山:包括地、水、火、風、空、我、意、時、方角等九個實體皆隻是作為思考。

上山:不能到原子(Atom)嗎?

□山:原子論之中有勝論,地、水、火、風物質的實體可探究到原子,因此某些意思是相近的。

上山:也有看似德謨克利特的“空間”吧?

□山:相當於“空間”的是空,也就是虛空,虛空不是原子單一偏在的東西,可是關於地、水、火、風則是相當徹底原子論的展開。如此一來,毫無疑問地,以“空”意謂“空間”已成為日本佛教學界的定說,□山博士所研究的中觀是公元二三世紀左右印度真實存在的,名為Nagarjuna,漢譯為龍猛、龍樹的人,其所著《中論》的討論主旨是有關“空”的哲學,《中觀》的內容稍後敘述,而□山博士的見解,畢竟不過就是當今日本佛教界的定說。

空海在《即身成佛義》(之三)——“六大無礙常瑜伽”中,曾對六大加以解說,認為世間事物、生物或是法身大日如來,都是以六大為本質,兩者之間無差異,卻有相互涉入相應的關係(六大無礙);因此,更說六大乃是一切現象之本體(六大體大),依六大而成立萬有(六大緣起)。再者,於《性靈集補闕鈔》之八——《招提寺之達親文》中有“六大所遍皆是我身;十界所有並是我心”,意思就是說一切存在依六大作形,心於十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天上、人類、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無所不在。

以中村元博士為首的日本佛教學者,將五大或六大的“空”解釋為容納四大的空間,而空海絕對不是那樣說的,“空”也包含在內,而且是把它當做一切存在、形作的要素之一,不是空間而是要素,這樣作為日本語的解釋應該是自然的。費基諾巧妙地把它們用“精氣”這個名詞來表示,西洋人則取名為“第五元素”,那是由於西洋沒有“空”這個名相所致。鳩摩羅什把梵文的“Sunyata”用“空”字來充譯,我認為這已是極巧妙的漢譯,但是“空”有時又與“無”字通用,招致許多誤解,鳩摩羅什、玄奘三藏了解“Sunyata”的意義,所以才會用漢字的“空”來充當,如果鳩摩羅什把“空”也理解為“無實體”,自始以來就用“無”這個字不就好了?現代人隨便把“空”當做與“無”通用的“空”,而解釋為“無實體”。

鳩摩羅什之後大約四百年,往訪長安的空海,就在那兒會見惠果阿闍梨,被傳授了密教,惠果和空海當然理解“空”所意味的,但在當時“空乃無實體”這類學說想必並非主流,因此兩人將“空”依“空”義如實表現,不必再加以深奧的解說,對於鳩摩羅什的譯業,也沒有提出異議的必要,所以後來空海返回日本,才會提出“水波不離”、“金莊不異”的說法,那也不過是嚐試對“空”作個譬喻而已。惠果阿闍梨肯定輪回轉生為當然之事,此在空海的《禦請來目錄》以及《性靈集》中,有著名的佳話明示,那是惠果於他界之夜所發生的事。

(惠果)蘭湯洗垢,結毗盧遮那法印,右脅而終;是夜於道場持念,和尚宛然立前告曰:“吾與汝久有契約,誓弘秘藏,我生東國必為弟子。”

汝未知吾與汝宿契之深乎,多生之中,相共誓願,弘演密藏,彼此代為師資,非隻一兩度也,是故勸汝遠涉,授我深法,受法雲畢,吾願足矣,汝西土也我接足,吾也東生入汝之室,莫久遲留,吾在前去也。(《性靈集》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