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複方化學成分研究的探討:
中醫治病多數用中藥組成複方。既提高了治療效果,又擴大了適應範圍。所以臨床應用有許許多多複方。據初步調查現有中醫藥書兩千多種。妝聖惠方普濟方等方書所載成方就有十餘萬種,缺其有代表性的成方成藥也有種。
中藥各具不同的性能和臨床應用範圍,是由它們所含的有效成分決定的。雖然國內對些複方進行了化學方麵的研究,取得了些可喜的成果,但麵對著千萬萬個複方,所進行的研究遠遠趕不上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因此認真探討複方中組成藥物的化學成分變化,深入研究複方獨特療效的物質基礎是十分重要的。
複方化學成分部分和組成的單味中藥化學成分相似,但有部分不同於組成複方的單弗中藥成分。這是由於藥物在加熱水煎或製備其他劑型時,所含的成分發生係化學變化,如取代中和聚和氧化反應等,生成新的化合物或分子複合物。如甘草配甘遂時,甘草中的甘草酸和甘遂中甾萜類生成分子複合物4增加了甘遂有毒成分留萜類的溶出率,使毒性增加;又如大黃與黃連配伍時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中的鞣質和黃連中的小檗堿作用生成不溶於水的鞣睃鹽沉澱;再如烏頭和附子在同酸性成分起煎煮時,毒性較強的烏頭堿舂易發生水解生成。
中藥複方化學成分既然有部分完全同於單味中藥的組合,對它的研究途徑和方法也不同於單味中藥化學成分的研究。為此,筆者提出以下方法:中藥複才化學成分的研完途徑藥對的研究:藥對是我國曆代醫藥家長期醫療實踐中的寶貴經驗總結。它往往是中藥複方的核心。通過對藥對化學成分的研究,可以探素中藥配伍的規律,為複方化學成分研究打下基礎。藥對很多,如麻黃配桂技荊芥配防風桑葉配菊花大黃配芒硝石膏配知母銀花配連翹柴胡配黃芩黃芪配當歸枯梗配甘草等。
小複方的研究:小複方是少而精的複方藥味少,主攻友向明確,療效確切。它常是大複方中的骨幹。兩味藥的小複方也是藥對的種。由於藥味少,其化學成分研究也較容易。常用的小複方甚多,如參附湯失笑散二陳湯金鈴子散。二妙散玉屏風散大承氣湯四物湯等。
係列複方的研究:係列複方是按中醫辨證論治衍變而來的方群。通過對主方化學成分的研究常可握其規律,有利於分析其係列複方的化學成分及與主方的異同,這樣研究工作就容易進行。如四逆方群:通脈四逆湯加大幹薑劑量,人參四逆湯加入參茯苓四逆湯加入參茯苓,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湯加大幹薑劑量再加豬膽汁等。
鈞以種藥物為主研究與其他藥物的配伍:般所選的主藥應是臨床上常用的主要中藥,其化學成分研究得比較深入。這樣可用主藥的化學成分為指標,研究與不同藥物配伍後對主藥化學成分的影響。如黃芩是常用的淸熱瀉火藥,化學成分的研究比較深入。可將它作為主藥,研究它與別的藥物配伍後化學成分的變化。如配白術淸熱安胎;配梔子淸三焦肺熱;配黃連請上焦配槐花清熱涼血;配喿白皮淸肺火;配厚樸則化濕淸熱等。
名方的研究:名方是指有代表性的經典方,它經醫學實踐反複驗證療效確切,如傷寒論金匿要略中記載的方劑。當研究工作有定基礎後,可以先擇些較大的有代表性的複方進行研究,通過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探討各藥在複方中的作用。也可精簡複方,研製新的複方。
中藥複方化學成分的研究方法與單味藥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具體分為兩種情況,門組成複方的中藥化學成分研究得比較深入的,可采用度析如薄層層折紙層析等以幾種不同的吸附劑和溶劑係統進行層折分離,選擇不同類型的顯色劑進行顯色,分別檢查該複方藥物的各類化學成分,觀察單味藥與複方化學成分有無不同。即有無新斑點的出現,原斑點有無減少以及複方與單味藥物相對應斑點,螢光或顏色深淺有無變化等。對複方中新出現的斑點,可依據顯色劑的類型值的大小,初步判斷是何種類型何種極性的化合物。然後設計提取分離方法,進行新化合物的提取分離工作。
組成複方的中藥化學成分研究得比較少,有效成分不清楚的,可參考單味中藥有效成分研究法進行。即文獻資料的查閱與分析包括曆代本草學方劑學文獻及藥理學中藥化學文畎生物活性指標的建立按照中醫理論建立的藥理指標,複方中藥楊品種的鑒定,藥物的加工炮製,藥物劑型的製備;複方化學成分預試驗提取與分離,複方化學成分的鑒定配伍的藥理作用,以及中醫臨床中的驗證。
最後要提及的是,在中藥複方化學成分研究的過程中,始終都要在中藥藥性理論指導下進行。決不能脫離中醫理論而單獨進行化學成分的研究。不然將會是無本之木,無海之水,終了隻能得到幾個單成分,對於研究複方的組織原則,中藥配伍的機理,繼承發揚祖國醫學遺產將是毫無意義的。
淺談洋金花臨床應用及毒理反應的進展:
洋金花為茄科植物洋金花又名白花曼陀羅。葉種子亦入藥。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心肺肝經。功用主治:定喘,祛風,麻醉,止痛。治塞痰咳喘,驚癇,風溫癬痛,腹痛,瘡瘍疼痛。並作外科手術麻醉劑。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每次,入散劑,宜作散劑吞眼。如作卷咽吸,分次用,每日不超過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堿末調敷。宜忌:青光眼禁用。外感初起之喘咳,高熱脫水,心動過速,心肺功能明顯代償不全,嚴重高血壓病,肝腎功能不全以及孕婦均應忌用。
近代人的臨床經驗邵長榮認為洋金花治哮喘,適當配合應用很重要,遠誌安神散鬱,化痰通氣,甘草緩和暢中,可減少洋金花的毒性作用,三藥配伍應用,可以相得益彰。李子元對應用洋金花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和肥厚性心髒病頗有體會,認為洋金花的作用與副作用個體差異很大,同樣劑量有時反應不同,起初反應較大,以後逐漸減輕采用小量開始逐漸增加的給藥方法,既可減少副作用,又能提髙療效。每日總量分次服用,但晚間投藥量可以偏大,以適應患者夜間咳喘較重的特點,並可發揮洋金花鎮靜和加深生理睡眠的作用。
毒性及中毒治療洋金花三種植物抹皆有毒。有關洋金花中毒屢見報道,其中以果實種子中毒的報道最多,其次為葉花根莖。中毒原因主要是誤食誤服,用藥量過大。中毒症狀輕者口幹,皮膚幹燥,聲音嘶啞,心動過速,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皮膚潮紅等。重者頭痛頭犖,行路不穩似醉酒樣,繼則煩躁不安,譫妄,幻昕幻視,神誌祺糊,哭笑無常。陣發性抽搐及痙攣等此外,尚有體溫升高膝犍反射亢進等。以上症狀多在24小時內消失。嚴重者昏睡痙攣紫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