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論青少年的激情犯罪及其防治問題(1 / 3)

劉秀紅

摘要: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世界各國十分重視的問題。在青少年犯罪中尤以青少年激情犯罪最為嚴重,其比例也占據各類青少年犯罪之首。因此,減少和防止青少年激情犯罪刻不容緩。本文通過揭示青少年激情犯罪的各類成因,提出了青少年激情犯罪應從社會的管理、家庭的教育、學校的教導和個人的矯正四方麵進行防治,綜合治理。

關鍵詞:青少年激情犯罪學校家庭社會防治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的社會問題,它與環境汙染、販毒吸毒並列世界三大公害。在我國從1980年到1995年的16年間,青少年犯罪增加了127%。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初始年齡較上世紀80年代提前了2至3歲;其中,14歲以下的少年違法犯罪的比例在增加。對此,我國公安部也發出過紅色警告:未成年人犯罪及其低齡化已成為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一個突出問題。在青少年犯罪中,激情犯罪占了很大的比重。由於青少年正處於身心成長時期,他們的情緒極不穩定,容易激動卻又缺乏自製自控能力,加上社會經驗少,缺乏對事物的判斷力,使青少年常常因為一種極為單純的欲望,頓生犯罪動機,即刻實施犯罪,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一、青少年激情犯罪發生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之所以能在激情的支配下實施諸多的犯罪,與其所處的環境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導致青少年激情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社會的原因

社會是青少年所麵臨的最危險和最具誘惑力的環境,是造成青少年激情犯罪的最大誘因。首先是文化環境帶來的誘發因素。隨著改革深入發展,新舊體製處在交替狀態下,疏漏了部分文化的管理,使現在的一些電視、圖書充斥著色情、暴力的內容。尤其是互聯網,布滿了大量不良的網絡信息。對思想還未成熟,缺乏自製力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犯罪誘導。其次是周邊環境的影響。近些年來,中小學校的附近開設了越來越多的桌球屋、電子遊戲廳、網吧等,常常吸引孩子們沉溺於玩樂和賭博中,有些不法店主更是采用賒賬、以物抵賬等方法,成為助長孩子們無錢時去偷去搶的誘因。最後是不良交往的影響,辨別是非能力差,抵製能力較弱,稍被唆使便容易上當,被壞人利用,自以為的“哥們兒義氣”,犯罪動機盲目、模糊。因此,青少年受到同類的影響是巨大的。

(二)個人素質低是青少年激情犯罪的主要原因

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孫東東教授指出:“一般來講,造成激情犯罪的犯罪人的人格是有缺陷的,人格的構成要素不完整,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控製力,這種人格的形成,往往是後天造成的,成因主要與受教育程度和社會環境有關。接受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思維越開闊,心胸越寬廣,適應社會的能力就越強,這樣的人在遇到挫折坎坷以及不公平的待遇時,表現出來的不是偏執、鑽牛角尖,而是以健康的心理狀態去麵對困難,相反有些人由於平時性格就比較孤僻、內向、承壓能力差,很難融入現在的快節奏的激烈競爭中,他們遇上挫折後極易走向極端,最終導致犯罪,而且大多為激情犯罪。”在青少年激情犯罪中,小學文化程度者占絕大多數。他們有些人僅能寫自己的名字,這樣低的文化素質,對基本的社會道德準則都難以理解,更不用說讓他們懂得更多的法律知識。這些青少年大多沒有遠大的誌向和正確的人生觀,自我控製能力差,遇事愛衝動,不計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