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淺議筆跡分析(1 / 2)

張青

摘要:筆跡分析是筆跡學的一個分支,它可以根據筆跡分析出書寫者的性格、能力、心理和生理特征等,目前,在歐洲大陸已經成為一門新興的應用學科,它不僅在人才招聘和選拔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應用,而且在公安工作中也可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就筆跡分析技術在各種工作中的應用做一粗淺論述。

關鍵詞:筆跡分析性格特征案情分析

一、筆跡分析概述

筆跡分析是筆跡學的一個應用分支,它是通過對書寫字跡的全麵觀察和深入研究,作出書寫者智力、情感、道德、社會能力等心理特征分析的一項專門技術。在歐洲大陸已經作為人才招聘和選拔過程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測評方法,很多國家在招募員工中使用了筆跡分析,通過分析將需要的員工分配到合適的崗位,對於發揮其員工專長、增強團隊精神有重要作用。1999年,國家人事部人事與人才研究所正式立項,將《筆跡分析技術在人才招聘中的應用研究》正式作為課題進行研究開發之後,這項技術在我國才作為一項人事技術開始應用於人才招聘和選拔當中。

通俗的說,筆跡分析是可以分析出書寫人的性格、氣質、能力、心理和生理特征等,我們可以通過一真實事件,對筆跡分析先做粗淺認識。在明末清初,著名醫學、書法大師傅山在明朝滅亡後,一直隱居不出,以醫術治病,據史書記載:“傅先生精通醫學,博學多識,尤其擅長書法。”他的大兒子也很擅長書法,一直在學仿其父筆跡,以至於達到亂真的地步。一日,他的大兒子故意將自己的一幅字放在其父桌上,想看看其父能否辨別。傅山看後,以為是自己所寫,心中傷感,以為自己離去不遠,過了不久,他的大兒子突然死了,悲傷之餘,他又拿起那幅字,仔細分析,才知道是大兒子所寫,他又找到大兒子在死前一段時間的筆跡,從筆力、運筆、結構等分析之後,預測到了死亡。這段記載雖然有些神秘,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傅山精通醫術,擅長書法,根據自己從醫的豐富經驗,從一個人筆跡中流露出的各種信息,判斷出書寫人身體機能發生了障礙,準確地預測了死亡,這也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正因為有些神秘,有些人才認為筆跡分析很唯心很迷信,唯心和迷信的理論怎能去研究?怎能去發展?正是由於忽視了它的科學性,以至於筆跡分析雖然在我國古代就有許多學者研究,成為一門古老的學問,但在近代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我們都知道筆跡能反映書寫者的書寫習慣,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書寫特點是能通過筆跡反映出來的,這是由於筆跡受書寫者生理、心理狀態的影響,與書寫者的氣質、性格息息相關,不同氣質、性格的人,其筆跡自然不同。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句話:“字如其人”,這是清代文學家劉熙載提出的,他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誌、如其才,總之曰,如其人而已。”因此就有:“字如其人”這樣至今仍為書法界所承認的精辟見解。其實筆跡分析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學問,早在我國西漢末期,文學家楊雄就提出:“書,心畫也。心畫形而人之邪正分焉。”這就是說通過分析一個人的筆跡就能知道他的品德是優是劣;心地是善是惡。明代學者項穆提出字跡為“心之所發”,“人品既殊,性情各異,筆勢所運,邪正自形”,這就是說筆跡是一個人心地自然而然的流露,每個人品質有高有低,性格各不相同,因此從他的筆跡中就能知道他的性格是邪惡還是正直。由此可見,在我國那些古代的先哲們早已對筆跡有了較深的認識。那麼國外的情況如何呢?意大利人巴爾迪是第一位提出筆跡學的西方學者,他在1622年就發表了《根據書寫字跡判斷人的性格和氣質》的文章,遺憾的是他沒有繼續研究下去。直到19世紀,法國米雄對筆跡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研究不同人的筆跡並對筆跡中的各種特征作了歸納總結,於1872年正式出版了他的專著《筆跡學的體係》,成為筆跡分析的奠基者。由於筆跡分析在國外一直得以研究發展,使得今天的歐美國家的筆跡分析發展成為一門較為係統的學問。目前,75%以上的法國公司利用筆跡分析作為人員選拔的基本方法,而在瑞士該比例還要高一些。筆跡分析還在德國、奧地利、比利時、荷蘭和意大利等國得到常規的應用。歐洲大陸的報紙招聘廣告中常常指明遞交手寫應聘書,而申請者也希望進行筆跡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