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1990年:異地上高中。初中畢業後,前往父親工作的城市——長沙,在那裏上高中。這可讓他高興極了,但從農村一躍到城市,各種差別接踵而至,他意識到:隻有靠自己努力才能縮小差別。在讀高中的同時,他利用業餘時間報讀了夜大,學習無線電與電子專業,擔心自己考不上大學,率先學習一門技術,高中畢業後好就業,為家裏分憂,讓三位弟弟們好好讀書。
雖然百般努力,但語言障礙,地域歧視,仍無時無刻不在他身邊圍繞,飽嚐了一個異鄉人的讀書困惑。那個時期,他依然沒有放棄武俠愛好,隻要添了新的武俠電影,仍必看。臨近高考前夕的一天,他依然還在看《黃河大俠》,能記住這部電影是因為高考前那特殊的日子。
1991年,他考上了大學,一所中國的重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這是很多學子的夢想,也是不少進入此所大學的學子及其家長引以為豪的事情,但他自己卻覺得沒有一點感覺。
因為那時他又在苦惱著上大學的學費,父母也在幸福地苦惱著。於是他開始運用在夜大學習的無線電技術為社會服務,賺取讀書費用。這正是高中三年他努力讀完大專無線電課程,拿到夜大畢業證的必然結果。
上大學期間,他除學好自己的課程外,還賣報紙,當通訊員,為一些書商寫書稿。因為學習新聞的緣故,寫得也快,隻要能掙點學費錢,也不在乎書商既不讓署名又廉價買走書稿。對他來說,這樣做一為家裏減少了負擔,二是也檢驗、鍛煉了自己。農村孩子,不怕吃苦,不怕髒、不嫌累,這正是他與其他農村孩子一樣共有的優點。
1994年大學畢業,他麵臨三大選擇:一是去邊疆某地區當秘書,二是留在北京某區共青團,三是去他心儀已久的通訊社。他把這三個去向跟父母商量時,父母非常尊重他的意見。父親說:“仕途充滿艱辛。”於是,他毅然選擇了新聞傳播事業。
從此,他一頭紮進了新聞事業中,用紀實的手法記錄著時代的變換,讓人類和諧共存,共謀發展。白天上班寫文字,走南闖北。晚上依然寫文字,寫著自己觸及心靈的文字,希望通過文字去解決一些問題,化解一些矛盾,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他總給自己加上一些沉重的擔子,不停地追求著文學的夢想。完成了碩士研究生學曆,每天堅持寫出好幾千文字,他在文字的海洋學會了暢遊。他雖然年輕,拿過全國新聞獎,省市新聞獎多次。出版新聞和文學作品多部,幾個省市的簽約作家,多家媒體的專欄作家。中國先鋒作家出版社黨組書記、社長的重擔,成為新聞界有一定影響的人。如今,他夢想的路正在延伸,他全身心投入的新聞事業正如日中天!
作者簡介:貴州省遵義師範學院原紀委副書記
(原載《中國日報》湖南作家網 中國基層黨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