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孔方兄”為銅錢(1 / 1)

“孔方兄”、“孔兄”是錢的別名。古錢幣外圓內方,也就是外圈是圓的,中間有一個方孔,所以叫孔方兄,含有取笑和鄙視的意思。

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言食則糊口,道錢則孔方。”宋朝大詩人黃庭堅因得罪了朝廷被降職,他的親友們漸漸與他疏遠起來,他很傷心,遂寫了一首詩《戲呈孔毅父》詩,孔毅父(即孔平仲),題頭冠一“戲”字,表現了他對自己沉淪下位、無所事事的生活境遇的自嘲自解。詩中有這樣兩句:“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方兄有絕交書。”其中的“管城子”是筆的別稱。詩意是我被降職後,隻有筆墨相隨,隻有筆墨無庸俗相,不像有些人都不願和我來往了;而錢,更與我絕交了。明朝淩蒙初《紅拂記·第三出》:“他不過向孔方兄告得個長頭假。”

那麼,為什麼古人把錢稱為“孔方兄”呢?

錢,古作“泉”,是說錢的流通像泉水一樣,故稱。如《管子·輕重丁》:“凡稱貸之家,出泉三千萬,出粟參數千萬鍾。”《周禮·地官·泉府》賈公彥疏:“泉與錢,古今異名。”《史記·天官書》中載:“下有積錢,金寶之上皆有氣。”《注》:“錢古作泉字。”《國語·周語》:“景王二十一年將鑄大錢。”注曰:“錢者,金幣之名,古曰泉,後轉曰錢。”因此,“泉”被當作錢而廣泛使用,後世文人因“泉”較錢風雅淡泊,尤其喜歡稱錢為“泉”。

又,錢為古代的一種農具,鏟狀。《說文解字》:“錢,銚(yáo,大鋤,一種農具)也。古者田器。”段玉裁注:“上文銚字,下雲古田器者,古謂之錢,今則但謂之銚。”上古時代金屬農具被視為重要財產,可用來交易,最早又曾仿其形狀鑄為貨幣。後來,“錢”成為一切貨幣的通稱。《漢書·晁錯傳》:“非(非同誹)謗不治,鑄錢者除。”杜甫《最能行》:“富豪有錢駕大舸,貧窮取給行艓子。”這裏的“舸”是大船,“艓”是小舟。

據專家考證,中國最早的貨幣是商朝的貝幣,取自於海中的齒貝殼。到了春秋戰國時代使用金屬貨幣,有鏟形的布幣、刀形的刀幣、圓形的圜錢、橢圓形的蟻鼻錢等,各式各樣,並不統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除先秦各國流通的布、刀、貝幣等,以“半兩錢”為全國統一的鑄幣,民間以“銅錢”稱之,自此銅錢就成為中國曆代最為通行的錢幣樣式,一直沿用至清末才廢除。

半兩錢,圓形中有方孔,由圓形圓孔的圜錢演變而來,其錢麵上有“半兩”二字,重如其文,使用方便。古人視天道為圓,地道為方,而外圓內方的半兩錢,外圓代表天命,內方代表皇權,正好符合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觀,有天命皇權的象征。

古人把銅錢戲稱為“孔方兄”是有典故的,源自於晉朝魯褒所撰《錢神論》:“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大意是說,錢對於世人就如同神奇寶貝,大家像敬愛兄長般敬愛它,於是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孔方兄”。沒有它人們就會貧窮衰弱,得到它人們就會富足強盛。

魯褒的《錢神論》是一篇揭露社會弊端、諷刺世態炎涼的論文,遣詞用句豐富精妙、幽默詼諧,是對當時的貪官、士大夫、清談家恥言錢的一種戲謔與嘲諷,因此後世就以“孔方”、“孔方兄”作為錢的代稱。

魯褒《錢神論》針對“孔方兄”的萬能,對社會風氣進行了批判,甚至指向最高的封建統治者。指出:錢“為世神寶。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錢多者處前為君長,“君長者豐衍而有餘,臣仆者窮竭而不足。”“見我家兄,莫不驚視。錢之所祐,吉無不利。何必讀書,然後富貴。”“諺曰:‘錢無耳,可暗使。’又日:‘有錢可使鬼。’”

全文批判了金錢萬能,甚至說有了錢可以奴役鬼神!有些人可以根據這個論點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在金錢麵前是什麼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