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公司或日常生活中,有時會聽到周圍的人抱怨,工作上受到別人為難、牽製,認為被人掣肘(chè zhǒu,比喻在他人做事時從旁邊牽製為難),工作難以開展。在古書上也有這樣的記載,如元朝薩都剌《登歌風台》詩:“蕭何下獄子房歸,左右功臣皆掣肘。”這句說劉邦在平定鯨布叛亂後,回到長安,政權已經鞏固,就認為丞相蕭何權利過大,借機把蕭何下獄。子房即張良,漢初大臣。清朝孔尚任《桃花扇·草檄》:“隻有一個史閣部頗有忠心,被馬阮內裏掣肘。”
那麼,為什麼從旁牽製稱為“掣肘”呢?
“掣肘”一詞源自於《呂氏春秋·具備》:“宓(mì)子賤令吏二人書。吏方將書,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吏書之不善,則宓子賤為之怒。吏甚患之,辭而請歸。”
據載,宓不齊,字子賤,春秋時代魯國人,是孔子的弟子。
宓子賤治理亶(dǎn)父,亶父是魯國一個地方的地名。宓子賤擔心魯國君聽信小人讒言,使其無法依自己理想施政,在赴任前,請求魯君派遣信任的書吏二人,隨他一同到亶父去。
到了亶父,城裏的官吏都來朝見。宓子賤命二位書吏作記錄,書吏正在書寫,宓子賤在旁時常拉扯他們的胳膊肘,使書吏寫不好,宓子賤因而發怒。二位書吏深以此為苦,請求辭職回去。宓子賤說:“你們記錄的不好,趕快回去吧!”書吏回去後,稟報魯君說:“宓子賤不要書吏。”魯君說:“為什麼?”
書吏答說:“宓子賤命令臣作記錄,卻又時常拉扯臣的手肘,書寫不好就發怒,邑吏都笑起來了,這就是臣所以要辭職回來的原因。”魯君歎息說:“宓子賤是用此規勸我的過失啊!我幹涉宓子施政,使他不能施展他的政治主張,已有數次了。如果不是你們,我幾乎又犯錯了。”
於是魯君派遣親信,到亶父告訴宓子賤:“從現在開始,亶父不是我所有,是你所有,凡有利於亶父的事,你自己決定去做,五年後再向我彙報你的政績。”宓子賤恭敬地答應了。
過了三年,孔子的另一位弟子巫馬旗,穿著粗布破裘,到亶父暗中觀察宓子賤的教化。他看見夜間捕魚的漁夫抓到魚就放,巫馬旗問他:“捕魚就是為了抓到魚,現在你抓到就放,為什麼?”漁夫回答說:“宓子賤不希望有人捕捉小魚,我所放的都是小魚。”巫馬旗回來告訴孔子,宓子賊的德政教化很成功,百姓會自覺遵守。
掣,牽引、拉之意,如《經典釋文》曰:“掣,拽也。”肘,指上下臂關節相接處可彎曲的部位,如《說文》曰:“肘,臂節也。”因此,掣肘原意就是拉著胳膊。由於這個典故,後來就被引用為對人為難、從旁牽製。如《舊唐書·陸贄傳》:“若謂誌氣足任,方略可施,則當要之於終,不宜掣肘於其間也。”
同事之間、朋友之間、家人之間要坦誠相見、相互支持、理解和幫助,千萬不要相互掣肘。這樣,同事之間才能團結協作,提高工作效率;朋友之間的友情會更加深厚;家人之間更能和睦相處。總之人與人之間應該建立和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