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二、免疫耐受的形成機製

①克隆清除;②克隆無能。

三、影響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①抗原因素;②機體因素。

四、免疫耐受的維持和終止

五、免疫耐受的建立和打破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基本概念

免疫耐受是指機體免疫係統接受某種抗原作用後產生的特異性的免疫無應答狀態。由自身抗原誘導產生的免疫耐受稱為天然耐受或自身耐受;由外來抗原誘導產生的免疫耐受稱為獲得耐受或人工誘導的免疫耐受。已建立的免疫耐受可因體內相應耐受原的消失而自行消退,也可被某種模擬抗原破壞。

二、免疫耐受的形成機製

1.克降清除

處於未成熟階段的T或B細胞克隆和特異的抗原物質相互作用後可能被清除。自身反應T細胞克隆的清除可能是機體對自身抗原長期耐受的主要原因。在胸腺內發育的T細胞通過表麵受體與胸腺巨噬細胞或樹突狀細胞表達的自身抗原-對MHC分子複合物作用而被清除,這一過程被稱為胸腺內陰性選擇。

2.克隆無能

T細胞的激活需雙信號,任何一個信號缺乏都可導致T細胞克隆對相應的抗原不發生免疫應答,處於克隆無能狀態。

三、影響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1.抗原因素

抗原因素有抗原持續時間,抗原的性狀,抗原進入的途徑,抗原的劑量等。

2.機體因素

機體因素包括年齡或機體發育程度、遺傳因素、免疫抑製措施等。

四、免疫耐受的維持和終止

耐受原的持續存在是維持免疫耐受的主要因素。由於體內不斷產生新的免疾細胞,持續存在的耐受原可關閉新生細胞的應答機製,使這些細胞保持必要的耐受狀態。一旦耐受原在體內被清除,巳形成的耐受可逐漸消失,淋巴細胞將恢複對抗原的特異性應答。有生命的耐受原(如自身細胞、某些病毒、細菌等)可長期在體內存在,故已建立的免疫耐受不易消退;無生命的耐受原在體內降解較快,故免疫耐受維持的時間短。

五、免疫耐受妁建立和打破

免疫耐受機製異常可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例如:自身耐受被破壞導致自身免疫病;對腫瘤細胞、病毒等產生免疫耐受可導致腫瘤發生或病毒感染。因此,探討免疫耐受的機製,並通過臨床幹預手段建立或中止免疫耐受,對認識疾病和控製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第八單元 超敏反應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I

一、基本概念

二、I型超敏反應

三、II型超敏反應

四、III型超敏反應

五、IV型超敏反應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基本概念

超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指機體被某種抗原致敏後,對同一抗原發生再次免疫應答時所造成的組織損傷和機能紊亂狀態。超敏反應分為I、II、III、V型。

二、I型超敏反應

I型超敏反應的特點為:①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②發生速度快;③通常引起功能紊亂,但不造成組織細胞損傷。能引起I型變態反應的抗原稱變應原。I型超敏反應分為致敏,發敏和效應三個階段。臨床上常見的I型超敏反應性疾病有:過敏性休克、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皮膚過敏反應和消化道過敏反應等。

三、II型超敏反應

II型超敏反應是指或關類抗體與細胞表麵的相應抗原成分或細胞相結合的半抗原作用,在補體係統,巨噬細胞或細胞的參與下造成細胞損傷的超敏反應。

四、III型超敏反應

I型超敏反應是指當抗原與抗體在體內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如果這種免疫複合物不能被機體清除,將可能沉積在腎小球基底膜、血管壁、皮膚或滑膜等組織中,活化補體,產生過敏毒素等炎症介質,在中性粒細胞,血小板和IV的參與下導致炎症反應和組織損傷。

五、漢型超敏反應

IV型超敏反應是指機體受抗原刺激後,由局部致敏的CD4T細胞和CD8T細胞引起的以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或細胞變性壞死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應。

第九單元 免疫缺陷病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基本概念

二、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①B細胞缺陷病;②T細胞缺陷病;③聯合免疫缺陷病;④吞噬細胞缺陷β⑤補體缺陷病。

三、繼發性免疫缺陷病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基本概念

免疫缺陷病是各類免疫活性細胞數目減少或功能缺陷而引起的疾病,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免疫缺陷兩類。一般臨床特征有:

①易患感染;②易發生惡性腫瘤;③易伴發自身免疫病;④多係統受累且症狀多樣;⑤為基因缺陷所致;⑥50%以上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從嬰幼兒開始發病。

二、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原發性免疫缺陷又可為B細胞缺陷,T細胞缺陷、聯合免疫缺陷、吞噬細胞功能缺陷、補體缺陷。

1.B細胞缺陷病

由B細胞發育和乂或功能異常引起,其中以各類免疫球蛋白均缺乏的低丙球血症和某一類免疫球蛋白選擇性缺乏症最為常見,如X-性連鎖低丙球血症、選擇性IgA缺乏症、選擇性IgG缺乏症、IgA和缺乏伴IgM升高症。

2.X細胞缺陷病

DiGeorge綜合征是由於先天性胸腺發育不全引起的T細胞缺陷病。除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缺陷外,此類患者可伴有甲狀旁腺、大血管及麵部發育障礙。

X細胞信號轉導障礙是T細胞缺陷病的另外一種成因。

3.聯合免疫缺陷病

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發病原因多是T、B淋巴細胞自骨髓幹細胞發育障礙。約50%常染色體隱性遺傳SGID是由腺苷脫氨酶基因缺陷引起的。ADA缺陷可導致淋巴細胞內有毒物質的積聚而使其發育受阻。

4.吞噬細胞缺陷

(1)慢性肉芽腫病

慢性肉芽腫病患者的中性粒細胞還原型輔酶II氧化酶係統基因缺陷,細胞呼吸暴發受阻,不能有效地產生殺滅致病菌的超過氧化物等物質。此類患者表現頻發的細菌、真菌感染和肉芽腫的形成。

(2)白細胞粘附缺陷

此類患者的白細胞趨化、細胞間相互作用、NK及T細胞介導的殺傷功能均發生障礙。其產生原因是一種細施粘附分子整合素的陴亞單位的基因表達發生障礙。患者易發生反複的化膿菌感染。

5.補體缺陷病

補體係統的組成、調節成分及受體缺陷都可引起補體缺陷病。C3缺陷患者易發生嚴重的致死性化膿菌感染。C1抑製物的缺陷患者易發生血管神經性水腫。補體受體缺陷患者清除免疫複合物的功能障礙。易發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係統性紅斑狼瘡。

三、繼發性免疫缺陷病

許多後天的因素可以影響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導致繼發性免疫缺陷病,這些因素是:感染、營養不良、腫瘤、使用免疫抑製劑、化療、放療、手術、創傷、燒傷和脾切除等。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種最嚴重的繼發性免疫缺陷病。

第十單元 腫瘤免疫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基本概念

二、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機製

①腫瘤細胞的抗原缺失和調變;②腫瘤細胞的漏逸;③協同刺激信號的缺乏。

三、腫瘤的免疫治療

①非特異免疫治療;②主動免疫治療;③被動免疫洽療。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基本概念

腫瘤免疫學是研究腫瘤的抗原性、機體抗腫瘤的免疫學機製、腫瘤的免疫學診斷和防治的科學。腫瘤抗原是指細胞在惡變過程中出現的新抗原物質的總稱,可分為兩類:①腫瘤特異性抗原;②腫瘤相關抗原。

二、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機製

1.腫瘤細胞的抗原缺失和調變

腫瘤細胞的抗原缺失是指腫瘤細胞不表達可誘發機體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抗原性物質的現象;腫瘤細胞的抗原調變是指,在受到免疫攻擊後,腫瘤細胞表達的抗原減少或改變性質以避免被免疫細胞殺傷的現象。

2.腫瘤細胞的漏逸

腫瘤細胞的漏逸是指腫瘤細胞的迅速生長,使機體的免疫係統不能有效地及時清除大量生長的腫瘤細胞的現象。

3. 協同刺激信號的缺乏

腫瘤細胞低表達或不表達協同刺激分子,因而不能為T細胞的活化提供第二激活信號因子。

三、胖瘤的免疫治療

1.非特異性免疫治療

腫瘤的非特異性免疫治療是指采用非特異性增強免疫功能的製劑,增強機體抗腫瘤的療法。如應用卡介苗、短小棒狀杆菌、酵母多糖、香菇多糖等。

2.主動免疫治療

腫瘤的主動免疫治療是指給機體輸入各種具有抗原性的瘤苗(包括細胞類和蛋白類),刺激機體免疫係統產生抗腫瘤免疫應答的療法。此種方法對於手術後清除微小的轉移瘤灶和隱匿瘤、預防腫瘤轉移和複發有一定的效果。

3.被動免疫治療

腫瘤的被動免疫治療是指給機體輸入外源性免疫效應物質,由這些外源物質在體內發揮治療腫瘤的作用。如給乳腺癌患者應用乳腺癌細胞的單克隆抗體治療乳腺癌就是一種被動免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