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球蛋白的同種型

同種型是指同一種屬所有正常個體免疫蛋白分子共同的抗原特異性標誌,同種型抗原決定簇存在於Ig恒定區,根據Ig重鏈或輕鏈恒定區同種型抗原決定簇的不同,可將Ig每分別為若幹類、亞類、型和亞型。根據重鏈恒定區肽鏈抗原特異性的不同,可將每分為IgG、IgA、IgM、IgD、IgE五類。同一類Ig,因其重鏈恒定區內肽鏈抗原特異性仍有某些差異,又可將其分為若幹亞類,有四個亞類,即IgG1、IgG2、IgG3、IgG4、IgA有IgA1和IgA2兩個亞類。

2.免疫球蛋白的同種異型

同種異型是指同一種屬不同個體間因遺傳因素不同而產生的抗原特異性,又稱遺傳標誌,主要反映在免疫球蛋白分子上的CH和CL上一個或數個氨基酸的差異。

3.免疫球蛋白的獨特型

獨特型為每一種特異性IgV區上的抗原特異性,由可變區尤其是超變區的氨基酸組成、排列和構型決定,獨特型的抗原決定簇稱為獨特位。

四、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①與相應抗原通過VH/VL特異性結合,在體內介導免疫保護作用或引起免疫病理反應。

②激活補體。

③細胞親嗜性。IgG和IgE抗體具有親細胞特性,可通過其Fc段與表麵具有相應受體的細胞結合,產生不同的生物學作用。有:調理作用;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介導I型超敏反應。

五、各類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1. IgG的特性和功能

①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多以單體形式存在。②IgG主要由脾髒和淋巴結中的漿細胞產生,血漿半衰期23天。③IgG是惟一能夠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的IgG,這對防止新生兒的感染有重要意義。④IgG1~3與相應抗原結合後,可激活補體傳統途徑;IgG與細菌等顆粒性抗原或腫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細胞結合後,可通過其Fc段與吞噬細胞和NK細胞表麵相應受體結合,介導調理吞噬和ADCC效應。

2. IgM的特性和功能

①IgM主要由脾髒中漿細胞合成,為五聚體,有較高抗原結合價,也是分子量最大的IgG。②IgM不能通過血管壁,主要存在於血液中,在補體和吞噬細胞參與下,其殺菌、溶菌、激活補體促進吞噬等作用均顯著高於10。③Ig是個體發育過程中最早產生的Ig。④感染後血中最早出現的抗體是Ig,所以血清中特異性IgM含量升高,提示有近期感染。

3. IgA的特性和功能

①IgA分泌型廣泛分布於黏膜表麵及相應部位的分泌液,是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重要物質。②分泌型IgA由兩個單體、一條J鏈和一個分泌片連接而成。③嬰兒出生4~6個月開始合成IgA, IgA不能通過胎盤。

4. IgE的特性和功能

①IgE主要由黏膜固有層中的漿細胞產生,是種係進化過程中最晚出現的免疫球蛋白,也是含量最低的一種免疫球蛋白。但是在過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蟲感染病IgE血清中,特異性含量顯著增高。②IgE成為親細胞抗體,可通過Fc段與具有相應受體的肥大細胞和嗜堿粒細胞結合而使之致敏,當再次接觸相應變應原時可引發I型超敏反應。

5.IgD的特性和功能

IgD僅占血清免疫球蛋白總量的0.2%,血清濃度約30g/ml。在五類免疫球蛋白中,IgD的絞鏈區較長,易被蛋白酶水解,故其半衰期較短,僅3天。分為兩型:血清IgD的生物學功能尚不清楚;膜結合型IgD是DGR的重要組成成分,為B細胞分化發育成熟的標誌。未成熟B細胞僅表達mIgM,成熟B細胞同時表達mIgM和mIgD,被稱為初始B細胞,活化的B細胞或記憶B細胞的mIgD逐漸消失。

六、抗體的製備

1.多克隆抗體

通常用抗原免疫動物後獲得的抗血清即為多克隆抗體。天然抗原性物質具有多種抗原決定簇,免疫動物後可剌激多種具有相應抗原受體的B細胞發生免疫應答,產生多種特異性抗體,這些由不同B細胞克隆產生的抗體稱為多克隆抗體。

2.單克隆抗體

是由B細胞雜交瘤產生的隻識別某一特定抗原決定簇的高度均質、髙度專一性的抗體。因為該種抗體是由一個B細胞克隆產生的,故稱單克隆抗體。

3.基因工程抗體

利用DNA重組技術和基因工程手段生產的抗體稱為基因工程抗體。基因工程抗體包括A-鼠嵌合抗體、改型抗體、雙特異性抗體、小分子抗體等。

第五單元 細胞因子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基本概念

二、細胞因子的種類

①白細胞介素;②幹擾素;③集落刺激因子;④生長因子;⑤趨化因子。

三、細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四、細胞因子的生物學作用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基本概念

細胞因子是由活化免疫細胞和非免疫細胞合成分泌的能調節細胞生理功能、參與免疫應答和介導炎症反應等多種生物學效應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是不同於免疫球蛋白和補體的又一類免疫分子。

二、細胞因子的種類

1.白細胞介素

白細胞介素最初定義為由白細胞產生,在白細胞間發揮作用的細胞因子,現在發現它們的產生細胞和作用細胞並非局限於白細胞,但這一名稱仍被沿用。

2.幹擾素

是最先發現的細胞因子,可抵抗病毒的感染,幹擾病毒的複製,抗腫瘤、免疫調節,控製細胞增殖及引起發熱等作用。

3.集落刺激因子

是指能夠刺激多能造血幹細胞和不同發育分化階段造血幹細胞增殖分化,在半固體培養基中形成相應細胞集落的細胞因子。主要包括幹細胞生成因子,多能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細胞集落剌激因子,粒細胞一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紅細胞生成素。

4.生長因子

是具有刺激細胞生長作用的細胞因子。有些生長因子被直接命名為生長因子,如轉化生長因子-β、表皮生長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神經生長因子、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和肝細胞生長因子等。多種細胞因子都具有刺激細胞生長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也是生長因子,如IL-2是T細胞的生長因子,TNF是成纖維細胞的生長因子。有些生長因子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表現抑製活性。生長因子在免疫應答、腫瘤發生、損傷修複等方麵有重要作用。

5.趨化因子

是一組由70~90個氨基酸組成的小分子量的蛋白質化。幾乎所有趨化因子分子的多肽鏈中都有4個保守的絲氨酸殘基,並對白細胞具有正向的趨化和激活作用。

三、細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①由細胞產生;②細胞因子的產生和作用具多向性,③細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過程是一種自我調控的過程;④為低分子量的分泌型蛋白質;⑤細胞因子需與靶細胞上高親和力受體特異結合後才發揮生物學效應;⑥生物學效應極強;⑦單一細胞因子可具多種生物學活性,但多種細胞因子也常具有某些相同或相似的生物學活性;⑧主要參與免疫反應和炎症反應;⑨以非特異性方式發揮生物學作用且不受財!限製;⑩多為自分泌和旁分泌;?組成細胞因子網絡。

四、細胞因子的生物學作用

①免疫調節作用;②抗感染和抗腫請作用;③剌激造血細胞增殖分化;④參與炎症反應。

第六單元 白細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基本概念

①白細胞分化抗原;②分化群;③粘附分子。

二、粘附分子①種類;②共性;③功能。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基本概念

1.白細胞分化抗原

是不同譜係白細胞在正常分化、成熟、活化過程中,出現或消失的細胞表麵標誌。白細胞分化抗原大多是跨膜蛋白或糖蛋白,種類繁多,分布廣泛,除表達於白細胞之外,還廣泛分布於紅係、巨核細胞廣血小板譜係和非造血細胞如血管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上皮細胞、神經內分泌細胞等。

2.分化群

早期對白細胞分化抗原的命名各不相同。1982年以來,先後召開了七次人類白細胞分化抗原國際協作組會議,決定以分化群代替以往的命名,即應用以單克隆抗體鑒定為主的方法,將來自不同實驗室的單克隆抗體所識別的同一白細胞分化抗原稱之為CD。

3.粘附分子

粘附分子是一類介導細胞與細胞間或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相互接觸和結合的分子,大多為跨膜糖蛋白。某些粘附分子也屬CD分子,並已有相應的CD編號。

二、粘附分子

1.種類

粘附分子按其結構特點可分為整合素、選擇素、粘蛋白樣、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及鈣粘蛋白等5個家族或五類,此外,還有一些尚未歸類的粘附分子。

2.共性

粘附分子均為跨膜糖蛋白,通過配-受體結合發揮作用,靜止細胞表達量少且親和力低,多源性和多樣性,粘附分子間可相互作用,且作用可逆。

3.功能

參與炎症反應,參與免疫細胞的識別與活化,參與淋巴細胞歸巢,參與誘導胸腺細胞的分化與成熟,參與凝血及傷口修複過程,參與細胞凋亡的調節。

第七單元 免疫耐受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