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基裏科與形而上畫派的實驗(1 / 1)

形而上畫派(Metaphysical School)是由意大利美術家G。基裏科與C。卡拉在費拉拉發起的一個美術流派。當時這兩位畫家都在軍隊服役,因精神失常在費拉拉軍隊醫院相識,開始了形而上繪畫的短暫合作。一起參加的還有畫家兼作曲家F。T。de皮西斯、文學家A。薩維尼奧。形而上畫派成立之時並沒有任何組織形式,也沒有明確的綱領和宣言,隻是一種新的觀察方式。形而上繪畫的美學風貌是由基裏科1911-1915年在巴黎創造的語彙和圖式形成的。他們追求畫麵圖象的哲學意味,探索超時空物體組合形式的非邏輯秩序,描繪冷漠孤寂的神秘感和夢幻效果。

基裏科(Giorgio de Chirico,1888-1978)出生於希臘的沃格斯,卒於羅馬。開始在雅典學習繪畫,1906年進慕尼黑美術學院,深受勃克林繪畫的影響。1909年移居意大利,創作出他的第一批具有怪異傾向的作品。1911年他在巴黎舉辦了首次個人畫展,在與畢加索等人的接觸中,摒棄了勃克林的繪畫風格,形成了他自命名的形而上繪畫手法和造型方式。他的組畫《意大利的回憶》運用多種透視法,用斜射的光線和不合邏輯的陰影以及充斥畫麵的成衣模特、殘缺的石膏像、橡皮手套、兒童玩具等造成一種神秘怪誕、非現實的空間氛圍。後來與卡拉在醫院邂逅,共同發起成立形而上畫派。

形而上繪畫的基本特點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麵:1.光線與投影,如基裏科的《預言者的報酬》(1913)中斜射的光線與長長的投影,卡拉的《兩性神》、《醉酒者》彌散的光與柔和的陰影。2.透視與圖式,基裏科與卡拉畫中采用規整和多點透視的不合理組合造成現實的空間,如基裏科《一個皇帝的邪惡創造力》,同時在超現實空間中安排服裝模型、工程器械、頭盔甲胄、房屋街景兒童玩具等。3.色調與氛圍,基裏科習慣用單純低沉的色調,渲染畫麵的神秘與不祥的夢境,如《街上的神秘與沮喪》(1914),卡拉擅長甩明快優雅的色調,構成溫情脈脈的氣氛,如《工程師的情婦》。

形而上畫派存在的時間很短,在1919年,卡拉未征得基裏科的同意發表了《形而上繪畫》論文集,兩人頓時鬧翻,基裏科當年就退出形而上畫派。1920年,卡拉和後來加入的G。莫蘭迪也相繼改變初衷,曾經轟動的形而上畫派也就宣告結束。

19世紀末,意大利印象主義雕塑家羅索的藝術風格曾經給未來主義畫家兼雕塑家以啟示,後來的三人,即馬丁尼、馬裏尼和曼佐,在歐洲現代雕塑史上,具有一定意義。意大利的現代建築也有發展,羅馬、米蘭、佛羅倫薩等城市建造了一些頗有特點的車站、運動場和高層建築。空曠明朗的羅馬體育場就能代表意大利現代建築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