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治療
本病為自限性疾病,主要是加強休息,對症處理如利尿、降壓、徹底清除體內鏈球菌病灶,適當限鹽,有氮質血症時暫限製蛋白入量等。
對重症病例的治療:①高血壓腦病:首選硝普鈉靜點;②嚴重循環充血:嚴格限製水鈉入量,盡快降壓、利尿,必要時輔以毛花苷;③急性腎功能不全:靜推速尿、無效時考慮腹膜透析。
三、腎病綜合征
腎病綜合征是由於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增高,導致大量血漿清蛋白自尿中丟失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
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水腫為其特征。小兒時期絕大多數為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所致。
1.臨床表現
(1)單純性腎病
多於2—7歲起病,主要表現為水腫,始於眼瞼、麵部,隨後波及全身,呈凹陷性且隨體位變化,並可有胸水、腹水、陰囊水腫。常有腹部不適,可有少尿。一般無明顯血尿和高血壓。尿蛋白定性多為+++。++++,24h定量>0.05~0.19/k9,總漿總蛋白及清蛋白明顯下降,膽固醇明顯增高,血沉增快,多在100mm/h以上。
(2)腎炎性腎病
除具備上述條件外,還具以下四項中一項或多項者:①尿紅細胞>10個/HP(兩周內三次離心尿);②反複高血壓;③持續氮質血症;④血補體反複降低。
2.並發症
①感染,常見呼吸道、皮膚、泌尿道等處感染和原發性腹膜炎等。②電解質紊亂,常見低鈉、低鉀和低鈣血症。③血栓形成,由腎病時的高凝狀態所致,臨床以腎靜脈血栓最常見。④腎上腺危象,由於長期應用大量激素致使垂體一腎上腺皮質軸處於抑製狀態,撤藥過快或應激時機體一時不能分泌足夠的糖、鹽皮質激素,患兒可突發休克,易致死亡。
3.診斷
具有前述四大特征,排除乙肝病毒相關腎炎,藥物中毒等引起的繼發性腎病,即可診斷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
4.主要治療措施
(1)激素療法
為目前誘導腎病緩解的首選藥物,通用方案如下:
④短程療法:適用於初發的單純型腎病。潑尼鬆每日Zin9/ks,最大量60m9/d,分3。4次口服,尿蛋白轉陰後鞏固2周,後改為隔日晨頓服減量,總療程8。12周。
②中、長程療法:國內多用此方案。潑尼鬆每日l.5—2.0m9/k9,最大量60ra9/d,分次給藥,尿蛋白轉陰後鞏固2周,一般不超過6—8周,改成隔日頓服後2。4周減量一次。總療程4.6個月為中程療法;9。12個月為長程療法。
(2)細胞毒藥物的應用
如環磷酰胺。
(3)衝擊療法
如甲基強的鬆龍衝擊療法、環磷酰胺衝擊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