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試是測查和評價應試者能力素質的一種考試活動。具體地說,麵試是一種經過組織者精心設計,在特定場景下,以麵對麵交談與觀察為主要手段,由表及裏測評應試者的知識、能力、經驗等有關素質的一種考試活動。
一、麵試的基本形式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麵試可以有多種形式。
根據實施時的模式,可分為口試和模擬操作測試。
口試是應試者以口頭語言方式作答的麵試形式。按照具體模式,口試還可以分為:
①交談式,即考官與應試者以談話方式進行的麵試。
②問答式,即考官逐個提出問題,應試者逐個回答問題進行的麵試。
③辯論式,即應試者與考官或應試者與應試者雙方就某個論題持相互對立的論點而進行辯論的麵試。
④答辯式,即應試者就考官的詰問進行解釋、辯白的麵試。
⑤演講式,即應試者就某個題目向考官發表演說的麵試模式。
⑥討論式,即應試者討論某種問題的麵試模式,如會議討論、案例分析等。
模擬操作測試,是考生扮演一定角色完成一定的實際工作以表現自己的某項技能的麵試模式。這種考試要求考生扮演一定角色在模擬的工作情境中完成“實際工作”。
依據應試者人數的多少,可分為個別麵試和集體麵試。
個別麵試就是對應試者逐個進行麵試。
集體麵試是同組考官、同時、同地對若幹個應試者進行麵試。
依據麵試實施的規範化程度,可分為結構化麵試、半結構化麵試和自由化麵試。結構化麵試,是指麵試實施的內容、程序和技法是在試前經過相當完整設計的麵試,其題目、答案、評分標準在麵試前已經確定。
半結構化麵試,是試前對麵試實施的內容、程序和技法有設計,但麵試中可以調整或部分可自由確定的麵試。
自由化麵試,是對麵試實施的內容、程序和技法在麵試前完全不確定、實施時隨機而定的麵試。
依據麵試的功能,可分為:測量性麵試、區分性麵試、診斷性麵試、預測性麵試。測量性麵試是對應試者的素質做出測量的麵試。
區分性麵試是依據麵試結果把應試者按素質水平區分開來的麵試。
診斷性麵試,即對應試者素質結構的缺陷進行測定的麵試。
預測性麵試,即對應試者的素質發展以及行為成就傾向等進行預測的麵試。
依據麵試結果的使用方式,可分為目標式麵試和常模式麵試。
目標式麵試,就是麵試結果隻表明考生的素質水平是否達到某一既定的目標水平,分為合格與不合格兩種。
常模式麵試,就是根據考試結果對考生素質水平高低進行排序,從而進行優劣比較的麵試,結果可分為若幹檔次。
二、麵試的主要內容
雖然從理論上講,麵試可以測評應試者幾乎任何一種素質,但是在測評實踐中,並不是以麵試去測評一個人的所有素質,而是有選擇地用麵試去測評它最能測評的內容。一般來講,麵試的主要內容包括:
儀表風度。儀表風度是指應試者的體型、外貌、氣色、衣著舉止、精神狀態等。有一些崗位,例如國家公務員、教師、公關人員、企業經理人員等職位,對儀表風度的要求較高。研究表明,儀表端正、衣著整潔、舉止文明的人,一般做事比較有規律,注意自我約束,責任心強。
專業知識。這部分麵試內容主要了解應試者掌握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考察其專業知識是否符合所要錄用職位的要求,作為對專業知識筆試的補充。值得注意的是,麵試對專業知識的考察往往更具靈活性和深度,所提問題也更接近空缺崗位對專業知識的需求。
工作實踐經驗。一般根據查閱應試者的個人簡曆或求職登記表的結果,做些相關的提問,查詢應試者有關背景及過去工作的情況,以補充、證實其所具有的實踐經驗。通過工作經曆與實踐經驗的了解,還可以考察應試者的責任感、主動性、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遇事的理智狀況等。
口頭表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指應試者是否能夠將自己的思想、觀點、意見或建議順暢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考察的具體內容包括:應試者講話時的邏輯性、準確性、感染力、音質、音色、音量、音調等。
綜合分析能力。應試者是否能對考官提出的問題通過分析抓住本質,並且分析全麵、說理透徹、條理清晰。
反應能力與應變能力。主要看應試者對主考官所提的問題,理解是否準確貼切,回答得是否迅速準確等。對於突發問題的反應是否機智敏捷、回答恰當。對於意外事件的處理是否得當、妥帖等。
人際交往能力。在麵試中,通過詢問應試者經常參與哪些社團活動,喜歡同哪種類型的人打交道,有哪種社交傾向和與人相處的技巧。根據應試者的回答,來判斷其人際交往的能力。
自我控製能力與情緒穩定性。自我控製能力以及情緒的穩定性對於國家公務員及許多其他類型的工作人員(如企業的管理人員)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麵,在遇到上級批評指責、工作有壓力或是個人利益受到衝擊時,能夠克製、容忍、理智地對待,不致因情緒波動而影響工作;另一方麵工作要有耐心和韌勁。
工作態度。麵試中對工作態度的考察,主要包括兩方麵的內容:一是了解應試者在過去的崗位上學習、工作的態度;二是了解其對現報考職位的態度。假如應試者在過去的學習或工作中態度不認真,做什麼、做好做壞都無所謂,那麼在新的工作崗位也很難說能勤勤懇懇、認真負責。
上進心、進取心。上進心、進取心強烈的人,一般都會在事業上確立自己的奮鬥目標,並為之而積極努力,表現在努力把現有的工作做好,且不安於現狀,工作中常有創新。上進心不強的人,一般都是安於現狀,無所事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甚至敷衍了事,對什麼事都不熱心。
求職動機。求職動機的考察主要是了解應試者為何希望來本單位工作,對哪類工作最感興趣,在工作中追求什麼,通過應試者的回答來判斷本單位所能提供的職位或工作條件等能否滿足其工作要求和期望。
業餘興趣與愛好。應試者休閑時間愛從事哪些運動,喜歡閱讀哪些書籍以及喜歡什麼樣的電視節目,有什麼樣的嗜好等,以此了解一個人的興趣與愛好,以便於錄用後有針對性地安排工作。
此外,麵試時主考官還會向應試者介紹本單位及擬聘職位的情況與要求,討論有關工薪、福利等應試者關心的問題,以及回答應試者可能要問到的其他一些問題等。
三、麵試的提問方式
封閉型問題。要求應試者對問題做出簡單的回答,隻要求應試者做“是”、“否”一個詞或一個簡單句的回答。
例如:你是什麼時候參加工作的?你在大學的是管理(或其他)專業嗎?
開放型問題。開放型問題要求應試者不能隻用簡單的一個詞或一句話來回答,必須另加解釋、論述,才能圓滿回答問題。麵試中的提問一般都用開放式問題,以啟發應試者的思路,從大量輸出信息中進行測評,真實地考察其素質水平。
例如:你在原單位的工作,要求經常與哪些部門的人打交道?有些什麼體會?
假設型問題。假設型問題是以虛擬式的提問了解應試者的反應能力與應變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思維能力等。有時為了委婉地表達某種意思,也可用此提問方式。
例如:假如你被錄用了,你將如何開展工作呢?假如你經過調查研究,提出了一項很好的建議,而你的主管領導不采納,你怎麼辦呢?
連串型問題。連串型問題提問多用於壓力麵試中,主要考察應試者人員的反應能力,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等,但也可以用於考察應試者的注意力、瞬時記憶力、情緒穩定性、分析判斷力、綜合概括力等。
例如:我想問三個問題,第一,你為什麼要競聘這一崗位?第二,競聘成功後有什麼打算?第三,你工作幾天後,發現實際情況與你原來想象不一致你怎麼辦?
壓迫型問題。這種提問方式帶有某種挑戰性,其目的在於創造情景壓力,以此考察應試者的應變力與忍耐性。一般用於壓力麵試中。這種提問多是“踏應試者的痛處”或從應試者的談話中引出問題。